微观工程伦理视域下工程师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
发布时间:2020-12-19 07:17
我国是工程大国,工程伦理及职业精神的普及推广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阐述工程师的职业精神,分析当代工程师职业精神缺失的原因,有益于从社会、政府、高校等方面提出培育和提升工程师职业精神的对策与建议。
【文章来源】:黑河学刊. 2020年03期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工程伦理及工程师的职业精神
(一)工程伦理
(二)工程师的职业精神
三、影响当代工程师职业精神的因素
(一)企业层面
(二)高校层面
(三)个人层面
四、工程师职业精神培养和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层面:加强风气引领,引导社会评价
(二)政府机构层面:建立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规范
(三)高校层面:大力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
1. 开设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将工程伦理贯穿于工科专业本、硕、博三个阶段。
2. 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3.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教育。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程风险及其防范[J]. 徐长山,张耕宁.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1)
[2]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塑造[J]. 陆媛. 继续教育研究. 2011(12)
[3]微观、中观和宏观工程伦理问题——五谈工程伦理学[J]. 李伯聪. 伦理学研究. 2010(04)
[4]中美工程伦理教育比较与启示[J]. 李祖超,魏海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1)
[5]谈谈工程伦理学[J]. 李世新. 哲学研究. 2003(02)
博士论文
[1]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研究[D]. 何放勋.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25506
【文章来源】:黑河学刊. 2020年03期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工程伦理及工程师的职业精神
(一)工程伦理
(二)工程师的职业精神
三、影响当代工程师职业精神的因素
(一)企业层面
(二)高校层面
(三)个人层面
四、工程师职业精神培养和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层面:加强风气引领,引导社会评价
(二)政府机构层面:建立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规范
(三)高校层面:大力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
1. 开设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将工程伦理贯穿于工科专业本、硕、博三个阶段。
2. 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3.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教育。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程风险及其防范[J]. 徐长山,张耕宁.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1)
[2]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塑造[J]. 陆媛. 继续教育研究. 2011(12)
[3]微观、中观和宏观工程伦理问题——五谈工程伦理学[J]. 李伯聪. 伦理学研究. 2010(04)
[4]中美工程伦理教育比较与启示[J]. 李祖超,魏海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1)
[5]谈谈工程伦理学[J]. 李世新. 哲学研究. 2003(02)
博士论文
[1]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研究[D]. 何放勋.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25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255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