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9:07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目前见义勇为人员“流血又流泪”事件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全国性的统一的立法保障。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必须从立法角度加以保护。见义勇为工作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见义勇为精神的全面宣传、弘扬,使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这属于社会软实力建设的范畴,是见义勇为工作的软件;另一部分是对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通过立法对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有效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这是属于社会法制化建设范畴,是见义勇为工作的硬件。当前,对见义勇为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国内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以及社会保障法等学科均有学者对见义勇为者权益的法律保障做过研究,但是现有的研究多以某一方面为主,缺乏系统性探讨,对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还没有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的法律保护提供全面和充分的理论基础,研究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从目前我国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现状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通过《湖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概况
    2.1 见义勇为的社会概况
        2.1.1 全国范围的见义勇为概况
        2.1.2 以湖南省为例管窥地区范围的见义勇为概况
    2.2 我国对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的主要途径
    2.3 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 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的法律界定
    3.1 见义勇为的法律界定及特点
    3.2 见义勇为人行为人权益的法律界定
    3.3 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关系
        3.3.1 见义勇为行为人与受益人
        3.3.2 见义勇为行为人与不法侵害人
        3.3.3 见义勇为行为人与国家
        3.3.4 见义勇为行为人与社会团体
第4章 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的立法考察
    4.1 国内外立法考察
        4.1.1 我国古代有关见义勇为行为的法令规定
        4.1.2 西方国家对见义不为、见死不救的立法
        4.1.3 社会主义国家见义勇为的立法情况
    4.2 我国立法现状考评
        4.2.1 法律规定分散且不完备
        4.2.2 地方的个别性立法及其不足
第5章 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的立法设想
    5.1 我国制定统一的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法的现实性及立法意义
        5.1.1 制定统一的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法的现实性
        5.1.2 制定统一的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法的立法意义
    5.2 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法的主要内容
    5.3 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法律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见死不救罪”[J]. 吴玲.  法制与社会. 2010(10)
[2]古代如何处置见死不救[J]. 朱丽.  政府法制. 2009(36)
[3]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与见义勇为者损害救济制度比较研究——《民法通则》第93条或《民法通则》第109条的选择适用[J]. 唐楠栋,蒋昆玲.  改革与开放. 2009(05)
[4]见义勇为的法律相关性探析[J]. 梁明晔.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9(01)
[5]见义勇为的性质及救济机制[J]. 李玉敏.  法律适用. 2005(10)
[6]试论应将见义勇为者的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围[J]. 薛晨皓.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7]论行政程序法的功能[J]. 颜三忠.  江西社会科学. 2002(10)
[8]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 王思斌.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2(03)
[9]见义勇为保护立法的法理思考[J]. 赵肖筠,沈国琴.  现代法学. 2001(01)
[10]见义勇为立法与无因管理制度[J]. 徐武生,何秋莲.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04)

硕士论文
[1]见危不助犯罪化研究[D]. 张震.山东大学 2010
[2]对不作为犯罪之义务来源的法律思考[D]. 孙青.中南民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40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40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1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