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23:27
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社会诚信是诚信的一部分,不仅包括个人诚信,还包括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认可的道德及规则。社会诚信的缺失将导致市场失衡和经济活动混乱。目前,中国正在逐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正面临着由于社会转型与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所带来的严重社会诚信危机,这已经几乎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发展的生死攸关问题。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关键一步。党中央领导也在多次会议上强调社会诚信问题的严峻性。诚信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诚信建设方法正确,社会诚信的建设才可能成功,社会诚信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政治建设的意义、思想文化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意义。通过对社会诚信内涵的梳理,更加深刻地认识诚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诚信本身具有道德需求,而当前社会诚信现状却与此背离很大,通过对当代社会诚信的分析,详细论述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危机的现状,并提出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的建设方法,主要从三方面切入:构建社会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社会诚信运行机制...
【文章来源】: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研究状况
0.4 观点与创新
0.5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建设的意义
1.1 社会诚信建设对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
1.1.1 社会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
1.1.2 社会诚信建设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1.3 社会诚信建设是国际竞争的需要
1.2 社会诚信建设对政治建设的意义
1.2.1 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
1.2.2 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执政党建设
1.2.3 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法制建设
1.3 社会诚信建设对于思想文化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意义
1.3.1 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1.3.2 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诚信的现状
2.1 社会诚信的内涵与道德要求
2.1.1 社会诚信的内涵
2.1.2 社会诚信的道德要求
2.2 诚信状况积极的主要表现
2.2.1 诚信体系的建设使我国法律得到了保障
2.2.2 征信系统的建立弥补了社会的弊端
2.2.3 信用管理制度使市场得到监管
2.3 诚信状况危机的主要表现
2.3.1 个人诚信的缺失
2.3.2 企业信用的缺失
2.3.3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2.3.4 公共事业领域诚信道德的缺失
2.3.5 思想教育文化领域道德的缺失
第三章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3.1 转型过渡时期社会诚信的空档
3.2 目光短浅的社会普遍的短视效应
3.3 社会市场固有缺陷诱发的利益驱使
3.4 政府行为缺乏诚信主导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建设方法
4.1 构建社会诚信教育体系
4.1.1 让学校成为社会诚信教育的主阵地
4.1.2 让家庭成为社会诚信教育的辅助渠道
4.1.3 让社会成为社会诚信教育的拓展平台
4.2 构建社会诚信运行机制
4.2.1 提高政府的公信度
4.2.2 提高企业诚信度
4.2.3 提高全民诚信意识
4.3 构建社会诚信保障机制
4.3.1 强化征信体系的约束力
4.3.2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4.3.3 加强监管和惩罚制度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2946535
【文章来源】: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研究状况
0.4 观点与创新
0.5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建设的意义
1.1 社会诚信建设对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
1.1.1 社会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
1.1.2 社会诚信建设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1.3 社会诚信建设是国际竞争的需要
1.2 社会诚信建设对政治建设的意义
1.2.1 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
1.2.2 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执政党建设
1.2.3 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法制建设
1.3 社会诚信建设对于思想文化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意义
1.3.1 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1.3.2 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诚信的现状
2.1 社会诚信的内涵与道德要求
2.1.1 社会诚信的内涵
2.1.2 社会诚信的道德要求
2.2 诚信状况积极的主要表现
2.2.1 诚信体系的建设使我国法律得到了保障
2.2.2 征信系统的建立弥补了社会的弊端
2.2.3 信用管理制度使市场得到监管
2.3 诚信状况危机的主要表现
2.3.1 个人诚信的缺失
2.3.2 企业信用的缺失
2.3.3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2.3.4 公共事业领域诚信道德的缺失
2.3.5 思想教育文化领域道德的缺失
第三章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3.1 转型过渡时期社会诚信的空档
3.2 目光短浅的社会普遍的短视效应
3.3 社会市场固有缺陷诱发的利益驱使
3.4 政府行为缺乏诚信主导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建设方法
4.1 构建社会诚信教育体系
4.1.1 让学校成为社会诚信教育的主阵地
4.1.2 让家庭成为社会诚信教育的辅助渠道
4.1.3 让社会成为社会诚信教育的拓展平台
4.2 构建社会诚信运行机制
4.2.1 提高政府的公信度
4.2.2 提高企业诚信度
4.2.3 提高全民诚信意识
4.3 构建社会诚信保障机制
4.3.1 强化征信体系的约束力
4.3.2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4.3.3 加强监管和惩罚制度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2946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465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