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1-18 18:50
道德社会是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有机结合的社会状态,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信仰和观念,铸造健康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整合社会力量方面发挥巨大能量。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重申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管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道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治化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德治”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方式,不应成为短板。因此,结合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构建道德社会正是回应时代所需之举。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为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当前道德社会的研究现状、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论文的创新观点。第二部分,首先对道德社会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指出道德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脉络;最后,阐明道德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指出二者的互为补给关系,同时指出当前构建道德社会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和指导。第三部分,是对道德社会理论基础的探寻及论证,为道德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包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道德观以及共产党人的...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观点
第2章 道德社会相关概述
2.1 道德社会的基本内涵
2.1.1 道德社会的内涵
2.1.2 道德社会的特征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2.1 价值及价值观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 道德社会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2.3.1 自由——道德社会构建的前提
2.3.2 平等——道德社会构建的基础
2.3.3 公正——道德社会构建的原则
2.3.4 法治——道德社会构建的保障
第3章 道德社会构建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定位
3.1 道德社会构建的理论基础
3.1.1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观
3.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道德观
3.1.3 中国共产党的道德观
3.2 道德社会构建的价值定位
3.2.1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3.2.2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3.2.3 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3.2.4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4章 道德社会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4.1 当前道德社会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4.1.1 个人品德参差不齐
4.1.2 家庭美德受到挑战
4.1.3 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4.1.4 社会公德约束性差
4.2 制约道德社会构建的因素
4.2.1 经济体制转型
4.2.2 社会环境变化
4.2.3 多元价值观冲击
4.2.4 评价机制的局限
第5章 道德社会构建的实现路径
5.1 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5.1.1 崇尚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5.1.2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5.1.3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5.1.4 培养职业奉献意识
5.2 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
5.2.1 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5.2.2 完善监督机制
5.2.3 创新激励机制
5.2.4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5.3 拓宽多样的构建渠道
5.3.1 坚持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5.3.2 实现构建主体的多元化
5.3.3 推动组织机构的层次化
5.3.4 促进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没有法治就没有善治——浅谈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6)
[2]问题与对策:健全和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探讨[J]. 孙志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新起点——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J]. 顾海良. 教学与研究. 2014(09)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下社会道德失范问题探析[J]. 韩昌跃,冯淑慧.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4(04)
[5]道德冷漠的原因分析及其矫治对策[J]. 陈伟宏,陈祥勤. 道德与文明. 2014(04)
[6]共同体中的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新理解[J]. 王晓升. 道德与文明. 2014(03)
[7]社会公正的伦理解读[J]. 马永庆,肖霞. 伦理学研究. 2014(01)
[8]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机制的战略意义及其路径[J]. 张波. 学习与探索. 2013(04)
[9]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治理论析[J]. 杨义芹. 齐鲁学刊. 2012(05)
[10]当前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与道德重建[J]. 葛晨虹,袁和静. 道德与文明. 2012(01)
硕士论文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道德建设研究[D]. 薛冰.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道德社会构建中的政府责任[D]. 苗绘.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85462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观点
第2章 道德社会相关概述
2.1 道德社会的基本内涵
2.1.1 道德社会的内涵
2.1.2 道德社会的特征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2.1 价值及价值观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 道德社会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2.3.1 自由——道德社会构建的前提
2.3.2 平等——道德社会构建的基础
2.3.3 公正——道德社会构建的原则
2.3.4 法治——道德社会构建的保障
第3章 道德社会构建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定位
3.1 道德社会构建的理论基础
3.1.1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观
3.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道德观
3.1.3 中国共产党的道德观
3.2 道德社会构建的价值定位
3.2.1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3.2.2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3.2.3 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3.2.4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4章 道德社会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4.1 当前道德社会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4.1.1 个人品德参差不齐
4.1.2 家庭美德受到挑战
4.1.3 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4.1.4 社会公德约束性差
4.2 制约道德社会构建的因素
4.2.1 经济体制转型
4.2.2 社会环境变化
4.2.3 多元价值观冲击
4.2.4 评价机制的局限
第5章 道德社会构建的实现路径
5.1 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5.1.1 崇尚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5.1.2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5.1.3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5.1.4 培养职业奉献意识
5.2 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
5.2.1 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5.2.2 完善监督机制
5.2.3 创新激励机制
5.2.4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5.3 拓宽多样的构建渠道
5.3.1 坚持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5.3.2 实现构建主体的多元化
5.3.3 推动组织机构的层次化
5.3.4 促进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没有法治就没有善治——浅谈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6)
[2]问题与对策:健全和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探讨[J]. 孙志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新起点——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J]. 顾海良. 教学与研究. 2014(09)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下社会道德失范问题探析[J]. 韩昌跃,冯淑慧.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4(04)
[5]道德冷漠的原因分析及其矫治对策[J]. 陈伟宏,陈祥勤. 道德与文明. 2014(04)
[6]共同体中的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新理解[J]. 王晓升. 道德与文明. 2014(03)
[7]社会公正的伦理解读[J]. 马永庆,肖霞. 伦理学研究. 2014(01)
[8]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机制的战略意义及其路径[J]. 张波. 学习与探索. 2013(04)
[9]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治理论析[J]. 杨义芹. 齐鲁学刊. 2012(05)
[10]当前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与道德重建[J]. 葛晨虹,袁和静. 道德与文明. 2012(01)
硕士论文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道德建设研究[D]. 薛冰.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道德社会构建中的政府责任[D]. 苗绘.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85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8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