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7-04-15 11:13
本文关键词: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是贯穿奥林匹克运动的主线,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范围的普及离不开青少年的参与,未来的奥运会选手更需要从青少年培养起。为此,国际奥委会专门为青少年设计了青奥会此项旗舰行动,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一项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新项目和一个创新的平台,目的是要以组织一项国际性的、专门针对青少年的体育赛事来传播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聚集全世界所有具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参与比赛和交流,鼓励和吸引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并从体育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 南京青奥会的召开,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古老文明的再度握手,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新的含义,也将意味着全世界青少年再一次有机会在全方位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参加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教育为本,德育为先。100多年前顾拜旦先生正是在考察了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的教育方式后,领悟了竞技运动不仅可以锻炼人的身体,更是对人的道德品质有塑造之功,是重塑青年一代,整复失衡身心的强有力的促进剂,所以才坚定了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带入这个世界的决心。100多年后,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里程碑——南京青奥会,本着“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拥抱奥运”的申办理念、用“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响亮口号和象征“劈山开路、奋勇前进”的吉祥物“x3x3”召唤和欢迎着全世界的青少年欢聚南京,举行一场文化、教育和体育并重的奥林匹克盛会,使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美德相互辉映。如何利用南京青奥会的契机,通过有效途径实现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所具有的德育价值,是南京青奥会的责任与使命之一,也是留给青少年、留给中国和世界的宝贵的教育遗产。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南京青奥会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为研究对象;以价值哲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本质联系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青奥会的主体对象是青少年,举办青奥会的目的是为了让全世界更多的青少年互相交流和互动,其核心是为了让青少年受到健康的身心教育,让“卓越、尊重、友谊”的奥林匹克价值观能更广泛地被青少年接受。 (2)德育不但对青少年的人生发展很重要,对国家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奥林匹克运动是进行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可以作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南京青奥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阐释和补充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内容,秉承和发扬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德育属性,是开展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 (3)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培养青少年公平公正、团结友谊、拼搏自强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青少年的德性修养;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提升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青少年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弘扬“南京精神”,消解社会病态心理及畸形人格对青少年的侵蚀等方面。 (4)南京青奥会德育价值的实现途径主要有:通过南京青奥会标志的载体作用;参加青奥会志愿者服务;制定并执行《2014南京青奥会教育行动计划》;榜样教育;利用大众传媒的普遍性和渗透性等。
【关键词】:南京青奥会 青少年 德育价值 实现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11.21;D6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8
- 1.1 选题依据11
- 1.2 研究的意义11-12
- 1.3 研究综述12-18
- 1.3.1 本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定义与内涵12-14
- 1.3.2 青奥会的目标与宗旨14
- 1.3.3 关于奥林匹克运动德育价值的研究14-15
- 1.3.4 关于青奥会教育价值的研究15-16
- 1.3.5 关于青奥会德育价值的研究16
- 1.3.6 国外关于青奥会的研究16-18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0
- 2.1 研究对象18
- 2.2 研究方法18-20
- 2.2.1 文献资料法18
- 2.2.2 专家访谈法18
- 2.2.3 问卷调查法18-19
- 2.2.4 数理统计法19
- 2.2.5 逻辑分析法19-20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0-51
- 3.1 南京青奥会德育的主体对象是青少年20-21
- 3.2 德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21-22
- 3.3 我国青少年德育现状22-23
- 3.3.1 学校教育偏重智育,使德育边缘化22
- 3.3.2 重视规范要求,轻视主体人格的培养22-23
- 3.3.3 不良的网络信息和过优的物质生活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23
- 3.4 奥林匹克运动的德育属性23-24
- 3.5 南京青奥会的德育属性24-26
- 3.5.1 南京青奥会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需求25
- 3.5.2 南京青奥会的体育赛事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感染性25-26
- 3.5.3 多样化的传播为青少年接受南京青奥信息提供便捷渠道26
- 3.6 青少年对南京举办青奥会的态度26-29
- 3.6.1 青少年对南京青奥会的关注程度26-27
- 3.6.2 青少年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程度27-28
- 3.6.3 青少年获得南京青奥会信息的渠道28
- 3.6.4 青少年对南京青奥会价值的认识28-29
- 3.7 南京青奥会的德育价值29-39
- 3.7.1 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培养青少年公平公正、团结友谊、拼搏自强的道德品质29-32
- 3.7.2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青少年的德性修养32-34
- 3.7.3 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提升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意识34-36
- 3.7.4 培养青少年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36-38
- 3.7.5 弘扬“南京精神”,消解社会病态心理及畸形人格对青少年的侵蚀38-39
- 3.8 南京青奥会德育价值的实现途径39-51
- 3.8.1 南京青奥会标志的载体作用39-41
- 3.8.2 参加青奥会志愿者服务41-43
- 3.8.3 制定并执行《2014 南京青奥会教育行动计划》43-46
- 3.8.4 观摩青奥赛事,参与体育运动46-47
- 3.8.5 榜样教育47-49
- 3.8.6 利用大众传媒的普遍性和渗透性49-51
- 4 结论与建议51-54
- 4.1 结论51
- 4.2 建议51-54
- 4.2.1 充分发挥南京青奥会的“辐射”效应,向非主办城市普及青奥会的德育价值51-52
- 4.2.2 整理形成系统的南京青奥会的德育遗产,为“后青奥”时期的奥林匹克德育提供素材52
- 4.2.3 充分利用体育的载体作用,建立学校、社会、家庭、青少年四位一体的体育活动网络52-54
- 参考文献54-59
- 附件59-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5-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太平;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傅爱平;;论奥林匹克运动的德育资源价值与功效[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钟小红;;试论奥林匹克运动德育资源在体育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张淑燕;田志壮;;论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情感教育功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5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12期
6 蒋荣;颜月乔;;青奥会目标对青少年体育人文教育的导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曹晓东;;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组织与提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东芬;;青奥会强大生命力源泉——教育价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张桂宁;;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王成;周丽萍;;南京青奥会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0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