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1:04

  本文关键词:“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中“扶老被讹”事件时有发生,而与之相关的“防讹不扶”事件也日益增多。“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现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思考。从2006年的“彭宇案”开始,“扶老被讹”便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中,但引起人们热议的不是这个案件里的事实真相本身,而是扶起老人却受到讹诈这种现象。伴随着“扶老被讹”现象的出现,各种“跌倒的老人无人扶”的事件也不断发生,“防讹不扶”也成为一个特殊的现象。“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扶老被讹”诱发“不扶”,“防讹不扶”阻碍“扶老”。“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现象虽然近来受到广泛关注,但毕竟是少数事件,社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对“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现象的研究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平不高,公民意识缺失。“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现象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道德的困扰,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恶化人际关系,败坏社会风气;损害道德规范,使社会道德功利化;干扰道德教育,使社会道德水平下降;阻碍道德建设,扰乱社会秩序等。“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政府、社会以及公民等各个层面,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民价值取向多元化,公民道德教育不足。当前,我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伦理规范体系,这使公民的道德观念陷入混乱和无序,同时,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与当代大众文化发生冲击与碰撞。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公民的价值取向由单一走向多元化,这就导致公民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会做出不同的价值选择。公民道德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目标的两极化和内容的单一化这两方面。第二,人际关系经济化,诚信危机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变迁,使人际关系变得日益经济化,主要表现是人际关系的经济化、功利化和冷漠化。并且,诚信缺失,致使人们之间的信任危机增加,使“扶老”变得举步维艰。第三,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媒体的过分夸大,社会舆论的价值导向偏差;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惩治不力与保护不足并存;社会保障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针对“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现象产生的原因,政府、社会、公民只有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首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要明确核心伦理规范,加强公民价值观教育。同时,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推进社会公德建设。其次,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建设优良的市场诚信环境,加强社会诚信道德建设,实施“失信道德惩戒”。最后,健全社会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通过规范媒体管理,引导舆论健康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做到惩治有力,保护充分。除此之外,要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完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真正能够老有所依。
【关键词】:扶老被讹 防讹不扶 道德教育 法治规范 社会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16
  • (一)研究现状12-14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4-15
  • 1.研究思路14
  • 2.研究方法14-15
  • (三)研究的创新点15
  • (四)研究意义15-16
  • 第二章 “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概述16-21
  • (一)“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的典型事件16-17
  • 1.“扶老被讹”事件16
  • 2.“防讹不扶”事件16-17
  • (二)“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的关系及实质17-21
  • 1.“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的关系17-19
  • 2.“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现象的实质19-21
  • 第三章 “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的不良社会影响21-26
  • (一)恶化人际关系,,败坏社会风气21-22
  • (二)损害道德规范,使社会道德功利化22-23
  • (三)干扰道德教育,使社会道德水平下降23-24
  • (四)阻碍道德建设,扰乱社会秩序24-26
  • 第四章 “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的原因分析26-37
  • (一)公民价值取向多元化,公民道德教育不足26-30
  • 1.公民价值取向多元化26-28
  • 2.公民道德教育不足28-30
  • (二)人际关系经济化,诚信危机增加30-33
  • 1.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导致人际关系经济化30-32
  • 2.诚信缺失,致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增加32-33
  • (三)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33-37
  • 1.媒体的过分夸大,社会舆论的价值导向偏差33-34
  • 2.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惩治不力与保护不足并存34-35
  • 3.社会保障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35-37
  • 第五章 “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的解决对策37-46
  •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教育37-40
  • 1.明确核心伦理规范,加强公民价值观教育37-38
  • 2.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推进社会公德建设38-40
  • (二)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0-42
  • 1.建设优良的市场诚信环境,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0
  • 2.加强社会诚信道德建设,实施“失信道德惩戒”40-42
  • (三)健全社会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2-46
  • 1.规范媒体管理,引导舆论健康发展42-43
  • 2.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做到惩治有力,保护充分43-44
  • 3.加大老年人社会保障投入,完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作者简历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林英;回归生活是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出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祖嘉合;从道德教育的特点看道德教育方法的改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司志允;浅谈入世后的全民思想道德教育[J];探索与求是;2002年05期

4 李伟明,龚锡恩;网络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谢东方;从“价值澄清”运动看加强青年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当代青年研究;2003年01期

6 郑心力;如何对学生进行科技道德教育[J];学习导报;2003年03期

7 程晋宽;新世纪中国道德教育评价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0期

8 徐建华;折射[J];新长征;2005年08期

9 高德胜;;走向生命和谐——道德教育与生命的摩擦辨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来宝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J];兵团建设;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建萍;;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华中;;浅谈学校与家庭联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国君;张树立;李彤辉;;运用传统美德故事进行道德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6 王晶;;和谐社会语境下道德教育的困顿与克服[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8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米世雄;;加强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尝试[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10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上)[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首席记者 李倩;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3 王丽英;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卧 松 编译;看日本小学开展道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抓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N];福建日报;2003年

6 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特征[N];光明日报;2004年

7 孙智;全社会都来关注道德教育[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8 王勤;道德教育要直面现实生活[N];浙江日报;2001年

9 于正江邋张晓义;要坚持不懈开展道德教育[N];承德日报;2007年

10 唐爱民;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意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想;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及其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7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亭智(Tran DinhTri);佛教道德教育与越南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欣;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红科;走向理解的道德教育[D];广州大学;2008年

3 刘亭亭;小学隐性道德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邱勤;析道德教育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立;加强高校研究生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曾巧林;日本战后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7 韦京利;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倩;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春兰;智力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10 连万桂;我国慈善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2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0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