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大连市公共文明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1 06:46
  随着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活动的公共生活空间不断扩大,生活的公共领域不断拓展,公共交往日益频繁。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为城市户籍,人们走出家庭加入一定的社会组织,并依靠社会组织提供的商品、服务来生活,结果许多本属于个人的事务逐渐变为社会公共事务,这种社会变化的标志就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个介于个人家庭与国家之间的第三领域——公共领域。人们在这种公共生活空间当中从事的生产、劳动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二者的总和我们将其称为公共文明。公共文明建设,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秩序、社会风气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础的支撑。加强公共文明建设,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以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城市公共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整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必将提升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共同发展。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并为社会...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加强公共文明建设有利于培育和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
        1.1.2 加强公共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1.2.1 本文研究内容
        1.2.2 本文的主要目标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框架
    1.4 文献综述
第2章 公共文明建设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公共文明建设的概念
        2.1.1 公共文明的涵义
        2.1.2 公共文明建设的涵义
    2.2 公共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
        2.2.1 科学发展观
        2.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2.3 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2.2.4 社会管理理论
第3章 大连市公共文明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大连市公共文明建设现状
        3.1.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3.1.2 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惠及百姓
        3.1.3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3.1.4 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3.1.5 以大型国际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拓展城市文明平台
    3.2 大连市公共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城市管理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2.2 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3 通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3.2.4 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3.2.5 市场环境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3.2.6 社区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3.2.7 文化市场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3.2.8 公民道德日常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
        3.2.9 文明创建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4章 国内外若干城市国家公共文明建设的启示
    4.1 国内若干城市公共文明建设的启示
        4.1.1 文明赢得尊重
        4.1.2 创新点评工作
        4.1.3 开展"入户访民情"活动
        4.1.4 数字化管出大文明
    4.2 国外若干国家公共文明建设的启示
        4.2.1 公民精神与公共精神的培育
        4.2.2 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4.2.3 法治和社会政策的引导
        4.2.4 "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
第5章 完善大连市公共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5.1 健全公共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
        5.1.1 健全法律法规
        5.1.2 加大奖惩力度
        5.1.3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5.2 构筑富有凝聚力的城市公共文明精神
        5.2.1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市民的思想基础
        5.2.2 在发掘地域人文特质基础上提炼城市精神
    5.3 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
        5.3.1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
        5.3.2 弘扬传统文化应坚持的原则
        5.3.3 弘扬传统文化坚持的具体途径
    5.4 完善公共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
        5.4.1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5.4.2 建立和完善创建工作考核体系
    5.5 发展公共环境优化的社会公共生活
        5.5.1 加强城市基础条件和环境建设
        5.5.2 加强社区公共文明建设
    5.6 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5.6.1 增强居民的公共文明意识
        5.6.2 利用重大节庆活动
        5.6.3 创新工作载体
        5.6.4 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期我国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取向及路径选择[J]. 王志锋.  经济体制改革. 2005(06)
[2]试论城市精神[J]. 肖红缨.  江汉论坛. 2004(08)
[3]城市精神: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以苏州城市精神为例[J]. 方世南,田芝健.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4]走进现代城市文明——南京市城区社区服务事业发展纪实[J]. 秦淑贞.  改革与理论. 2000(12)
[5]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设计理论研究[J]. 文剑钢.  城市规划. 2000(02)
[6]儒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整合[J]. 谢建明.  东南文化. 1996(02)
[7]构建现代城市文明的对策思考[J]. 张绪明.  理论前沿. 1996(10)



本文编号:3130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30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