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探析
发布时间:2021-04-13 09:30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揭示了我国目前的生态困境,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深刻地阐明了生态与文明、生态与经济、生态与政治以及生态与民生辩证统一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3(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013—2016年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达标城市比例年际比较
图1 2013—2016年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达标城市比例年际比较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不开土地的给养,人类的食物供给需要土地的培育,人类生产的初级资料来源于土地上的农业作物。土地一旦失去活力,哪怕是一小部分的掠夺也会对人类造成不小的影响[9]。当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继续沿袭粗放型发展模式,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将难以想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将化为泡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我国生态负债依然很大,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生产的生态化及其实现路径[J]. 孙全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环境危机成因分析[J]. 丁桂馨.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化解“生态危机”的人文追求及其当代价值——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域[J]. 余玉湖,陈墀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新析[J]. 叶冬娜.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本文编号:3135050
【文章来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3(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013—2016年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达标城市比例年际比较
图1 2013—2016年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达标城市比例年际比较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不开土地的给养,人类的食物供给需要土地的培育,人类生产的初级资料来源于土地上的农业作物。土地一旦失去活力,哪怕是一小部分的掠夺也会对人类造成不小的影响[9]。当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继续沿袭粗放型发展模式,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将难以想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将化为泡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我国生态负债依然很大,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生产的生态化及其实现路径[J]. 孙全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环境危机成因分析[J]. 丁桂馨.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化解“生态危机”的人文追求及其当代价值——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域[J]. 余玉湖,陈墀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新析[J]. 叶冬娜.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本文编号:3135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3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