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建设美丽中国视域下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1 11:57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建设美丽中国提升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生态幸福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价值基础,公众生态幸福观的培育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因此,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着力加强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尤为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阐明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渊源。主要对美丽中国、幸福观、生态幸福观三个主要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幸福观思想四个方面对生态幸福观培育研究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探究。第三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与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的内在关系。这一部分从双向逻辑的维度考察了建设美丽中国与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的关系,一方面,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建设美丽中国为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培植了丰厚土壤,建设美丽中国与公众生态幸福观的培育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有机统一体。第四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视域下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的现状分析。首先,从国家和社会对公众生态幸福观的培育日益...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
    一、选题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三) 跨学科研究法
    五、创新之处
        (一) 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渊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美丽中国
        (二) 幸福观
        (三) 生态幸福观
    二、研究的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思想
        (二)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幸福观思想
        (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幸福观思想
        (四)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幸福观思想
第二章 建设美丽中国与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的内在关系
    一、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一) 有助于增强公众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 有助于提升公众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建设美丽中国为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培植丰厚土壤
        (一) 奠定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的时代根基
        (二) 营造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的社会氛围
    三、建设美丽中国与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相得益彰
第三章 建设美丽中国视域下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一) 国家和社会对公众生态幸福观的培育日益重视
        (二) 公众自身的生态幸福素养日益提高
    二、面临的问题
        (一) 条件支持与制度保障有待加强
        (二) 与公众教育的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三) 培育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二) 生态文化土壤不够厚实
        (三) 消费主义价值取向影响至深
        (四) 公众自我生态幸福素养欠缺
第四章 建设美丽中国视域下公众生态幸福观培育的路径
    一、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增强公众生态幸福体验
        (一) 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满足生态需求
        (二)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升制度保障
        (三)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创造优美环境
    二、促使生态幸福观培育与公众教育实现有机融合
        (一) 构建生态幸福社会教育基地
        (二) 创建生态幸福校园
        (三) 打造生态幸福家庭
    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生态幸福行为习惯
        (一) 发挥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
        (二) 增强民间环保组织的影响力
        (三) 强化生态幸福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伦理思想的幸福之维[J]. 张彭松.  江西社会科学. 2019(01)
[2]牢固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幸福观[J]. 黄爱宝.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8(06)
[3]中国生态补偿40年:政策演进与理论逻辑[J]. 李国平,刘生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环境保护法》完善途径研究[J]. 欧恒.  法制博览. 2018(26)
[5]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环境法学的发展[J]. 关凤荣,周秀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05)
[6]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中国省域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及影响因素[J]. 郑晶,于浩.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0)
[7]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技术创新问题[J]. 高世昌,苗利梅,肖文.  中国土地. 2018(08)
[8]中国宪法的环境观及其规范表达[J]. 张震.  中国法学. 2018(04)
[9]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J]. 李庆.  生态经济. 2018(08)
[10]研究家庭教育 提高育人水平[J]. 马立新.  江西教育. 2018(21)

博士论文
[1]生态文明幸福观历史生成研究[D]. 龚静源.中国地质大学 2016
[2]生态幸福观教育研究[D]. 杨珍妮.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财富与信仰的冲突及其化解[D]. 董辉.陕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81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81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