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族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6 01:17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作为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并被广泛认同的一种稳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是人们认知方式、思维模式、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和社会信仰的总和。贵州侗族传统文化体现了重孝尊长、勤劳质朴、崇尚自然、热心公益等优良传统作风,这些优良的传统作风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侗族某些优良的德育文化逐渐被人们抛弃和遗忘,加之侗族地区没有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本文以贵州侗族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旨在弘扬和传承侗族人民所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多元化体系建设。本研究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导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学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点进行阐述;第一章主要对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相关问题进行概述,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侗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资源开发的关系。本章节为后面章节所叙述的内容做铺垫;第二章主要阐述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意义,即有利于加强侗族地区侗族群众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保护和传承...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文献简评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贵州侗族传统文化与德育资源开发
一、基本概念厘定
(一)侗族传统文化
(二)德育资源开发
二、侗族传统文化与德育资源开发的关系
(一)侗族传统文化丰富德育资源的内容
(二)德育资源的开发促进侗族传统文化发展
第二章 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侗族地区侗族群众民族认同感
(一)有利于加强民族认同观教育
(二)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观教育
二、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侗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有利于加强民族文化多元化体系建设
四、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健康发展
第三章 贵州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所蕴藏的德育资源
一、贵州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
(一)鼓楼建筑文化..天人合一思想
(二)歌舞艺术文化..人格协调理念
(三)民俗节日文化..集体至上精神
(四)宗教信仰文化..敬畏自然意识
二、贵州侗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德育资源
(一)重孝尊长的传统美德
(二)勤劳质朴的生活习性
(三)崇尚自然的生态理念
(四)热心公益的价值选择
第四章 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困境分析
一、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主体受限
(一)开发主体力量单一、意识薄弱
(二)传承人才知识受限
二、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方式存在问题
(一)开发方式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二)网络传播渠道运用不合理
三、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环境的影响
(一)“民族文化过时论”的不良社会环境
(二)家庭环境对德育资源开发的制约
(三)学校环境影响德育资源开发的范围
(四)传统和现代转型时代的两难选择困境
四、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机制不够完善
(一)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内在动力机制不健全
(二)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社会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三)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四)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法律保护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主体建设
(一)提高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主体的意识
(二)培养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传承人
二、充分利用公共媒体传播侗族传统文化
(一)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侗族传统文化
(二)充分利用移动媒体传播侗族传统文化
三、优化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环境
(一)优化侗族传统文化德育的家庭育人环境
(二)优化侗族传统文化德育的学校教育环境
(三)优化侗族传统文化德育的社会传播环境
(四)优化侗族传统文化德育的网络建设环境
四、健全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保障机制
(一)加大对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
(二)加快完善贵州侗族传统文化保护法制化建设步伐
(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四)提高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创新能力
(五)保持侗族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侗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以黔东南州侗族地区为例[J]. 崔海洋,马洪斌,高翔,杨海鑫. 生态经济. 2016(04)
[2]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传承[J]. 张久献. 才智. 2015(30)
[3]侗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探讨[J]. 梁娟,叶漪.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4)
[4]论中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当代价值[J]. 王姗萍,李资源. 贵州民族研究. 2012(06)
[5]侗族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J]. 罗康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6]旅游开发进程中侗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以湖南芷江、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J]. 黄诚,邱珺. 文史博览(理论). 2011(10)
[7]原生态黔东南的力量[J]. 余秋雨.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01)
[8]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价值及传承[J]. 袁瑛.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8(04)
[9]论当前我国大众传媒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J]. 容中逵. 现代教育论丛. 2008(02)
[10]论侗族大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 乔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博士论文
[1]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 陈华洲.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 廖君湘.兰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南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 高雪梅.喀什大学 2017
[2]高校网络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蔡莹.西南大学 2015
[3]中学德育课程中开发乡土文化资源的研究[D]. 朱双.湖南师范大学 2014
[4]黔东南侗族鼓楼建筑技术传承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田泽森.西南大学 2014
[5]保护·传承·创新[D]. 陈平.东华大学 2014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D]. 周颖.中南民族大学 2013
[7]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个案研究[D]. 李洋.西北师范大学 2013
[8]论侗族优良民俗的德育功能[D]. 吴慧姿.中南大学 2012
[9]通道侗族村落建筑风貌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 李苗.湖南大学 2011
[10]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 莫雪玲.广西师范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188682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文献简评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贵州侗族传统文化与德育资源开发
一、基本概念厘定
(一)侗族传统文化
(二)德育资源开发
二、侗族传统文化与德育资源开发的关系
(一)侗族传统文化丰富德育资源的内容
(二)德育资源的开发促进侗族传统文化发展
第二章 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侗族地区侗族群众民族认同感
(一)有利于加强民族认同观教育
(二)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观教育
二、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侗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有利于加强民族文化多元化体系建设
四、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健康发展
第三章 贵州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所蕴藏的德育资源
一、贵州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
(一)鼓楼建筑文化..天人合一思想
(二)歌舞艺术文化..人格协调理念
(三)民俗节日文化..集体至上精神
(四)宗教信仰文化..敬畏自然意识
二、贵州侗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德育资源
(一)重孝尊长的传统美德
(二)勤劳质朴的生活习性
(三)崇尚自然的生态理念
(四)热心公益的价值选择
第四章 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困境分析
一、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主体受限
(一)开发主体力量单一、意识薄弱
(二)传承人才知识受限
二、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方式存在问题
(一)开发方式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二)网络传播渠道运用不合理
三、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环境的影响
(一)“民族文化过时论”的不良社会环境
(二)家庭环境对德育资源开发的制约
(三)学校环境影响德育资源开发的范围
(四)传统和现代转型时代的两难选择困境
四、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机制不够完善
(一)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内在动力机制不健全
(二)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社会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三)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四)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法律保护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主体建设
(一)提高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主体的意识
(二)培养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传承人
二、充分利用公共媒体传播侗族传统文化
(一)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侗族传统文化
(二)充分利用移动媒体传播侗族传统文化
三、优化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环境
(一)优化侗族传统文化德育的家庭育人环境
(二)优化侗族传统文化德育的学校教育环境
(三)优化侗族传统文化德育的社会传播环境
(四)优化侗族传统文化德育的网络建设环境
四、健全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保障机制
(一)加大对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
(二)加快完善贵州侗族传统文化保护法制化建设步伐
(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四)提高贵州侗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创新能力
(五)保持侗族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侗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以黔东南州侗族地区为例[J]. 崔海洋,马洪斌,高翔,杨海鑫. 生态经济. 2016(04)
[2]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传承[J]. 张久献. 才智. 2015(30)
[3]侗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探讨[J]. 梁娟,叶漪.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4)
[4]论中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当代价值[J]. 王姗萍,李资源. 贵州民族研究. 2012(06)
[5]侗族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J]. 罗康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6]旅游开发进程中侗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以湖南芷江、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J]. 黄诚,邱珺. 文史博览(理论). 2011(10)
[7]原生态黔东南的力量[J]. 余秋雨.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01)
[8]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价值及传承[J]. 袁瑛.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8(04)
[9]论当前我国大众传媒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J]. 容中逵. 现代教育论丛. 2008(02)
[10]论侗族大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 乔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博士论文
[1]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 陈华洲.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 廖君湘.兰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南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 高雪梅.喀什大学 2017
[2]高校网络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蔡莹.西南大学 2015
[3]中学德育课程中开发乡土文化资源的研究[D]. 朱双.湖南师范大学 2014
[4]黔东南侗族鼓楼建筑技术传承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田泽森.西南大学 2014
[5]保护·传承·创新[D]. 陈平.东华大学 2014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D]. 周颖.中南民族大学 2013
[7]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个案研究[D]. 李洋.西北师范大学 2013
[8]论侗族优良民俗的德育功能[D]. 吴慧姿.中南大学 2012
[9]通道侗族村落建筑风貌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 李苗.湖南大学 2011
[10]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 莫雪玲.广西师范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188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88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