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6-07 09:52
民族精神教育是党和国家根据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要求和民族成员的个体发展需要,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为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全体民族成员施加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成员保持昂扬向上精神状态,促进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自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后,民族精神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十六大以来党的民族精神教育既有优势和机遇,也有不足和挑战。一方面,党继承了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三代领导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为民族精神教育积累起宝贵财富;另一方面,党和国家面临着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内外敌对势力活动频繁和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挑战,给民族精神教育的稳步发展增加了难度。党在继承已有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现实状况,总结出民族精神教育构筑精神支撑、巩固精神纽带、提供精神动力的价值,概括其对个体、对民族、对世界的三层目标,诠释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战胜灾难中升华的民族精神、事业发展中培育的民族精神,提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创作和生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发展红色旅游、...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界定
四、研究综述
五、研究思路、创新设想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族精神教育概论
第一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科学内涵
一、传承优秀精神,摒弃思想糟粕
二、强化民族认同,批判民族虚无
三、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第二节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彼此独立
二、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互作用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互相交融
第三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定位
一、价值定位:以个体发展为基础的国家认同
二、内容定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稳定系统
三、方法定位:以隐性渗透为主的实践教育
第二章 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的历史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前民族精神教育的历史经验
二、新中国民族精神教育的历史经验
第二节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一、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二、邓小平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三、江泽民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第三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现实必然
一、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凝聚战胜各种灾难的力量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章 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架构
第一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
一、构筑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二、巩固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三、提供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
第二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
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
第三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
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
二、战胜各种灾难中升华的民族精神
三、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培育的民族精神
第四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二、创作和生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三、发展红色旅游
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第四章 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普通群众的民族精神教育
一、宣传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先进典型
二、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弘扬民族精神
三、组织群众性创建活动
四、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
五、拓展民族精神教育的网络阵地
第二节 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
一、推动民族精神教育课程建设
二、开展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三、强化民族精神教育社会实践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五、优化民族精神教育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 党员和领导干部民族精神教育
一、建立健全民族精神教育制度
二、开展大规模集中教育活动
三、坚持经常性教育工作
第五章 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坚实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领导核心
二、社会主义制度是民族精神教育的政治优势
第二节 和谐社会建设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强大动力
一、和谐社会理念明确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二、和谐社会建设丰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群众路线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原则
一、一切为了群众
二、一切依靠群众
第四节 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鲜明特色
一、教育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二、教育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16362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界定
四、研究综述
五、研究思路、创新设想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族精神教育概论
第一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科学内涵
一、传承优秀精神,摒弃思想糟粕
二、强化民族认同,批判民族虚无
三、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第二节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彼此独立
二、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互作用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互相交融
第三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定位
一、价值定位:以个体发展为基础的国家认同
二、内容定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稳定系统
三、方法定位:以隐性渗透为主的实践教育
第二章 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的历史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前民族精神教育的历史经验
二、新中国民族精神教育的历史经验
第二节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一、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二、邓小平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三、江泽民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第三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现实必然
一、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凝聚战胜各种灾难的力量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章 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架构
第一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
一、构筑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二、巩固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三、提供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
第二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
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
第三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
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
二、战胜各种灾难中升华的民族精神
三、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培育的民族精神
第四节 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二、创作和生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三、发展红色旅游
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第四章 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普通群众的民族精神教育
一、宣传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先进典型
二、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弘扬民族精神
三、组织群众性创建活动
四、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
五、拓展民族精神教育的网络阵地
第二节 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
一、推动民族精神教育课程建设
二、开展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三、强化民族精神教育社会实践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五、优化民族精神教育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 党员和领导干部民族精神教育
一、建立健全民族精神教育制度
二、开展大规模集中教育活动
三、坚持经常性教育工作
第五章 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坚实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领导核心
二、社会主义制度是民族精神教育的政治优势
第二节 和谐社会建设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强大动力
一、和谐社会理念明确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二、和谐社会建设丰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群众路线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原则
一、一切为了群众
二、一切依靠群众
第四节 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鲜明特色
一、教育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二、教育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16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21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