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消费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1-06-20 11:34
消费是人们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经历了由吃穿不保到小康生活的转变,大众消费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使得消费突破了人的经济活动的属性,成为人的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各种各样的消费品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把人们的消费欲求一一唤醒。人们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生活的各种需要,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也通过把消费作为展现自身地位和价值的一种工具,超越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开始慢慢显现,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大行其道,消费浪费严重,炫耀性消费抬头,消费的环境压力和资源压力日益加大。同时受传统节俭观念和社会转型的影响,我国也有“低消费、高积累”、长期内需不足、整体消费低迷的问题,滞后消费、愚昧消费仍然很有市场,这些都是当今消费领域中的不和谐音符。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非理性消费现象,如何使消费既能满足消费者的现实合理需要,又能促进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就成为我们今天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这里面包含了对“适度”的追问,更深层次上也是一个如何促进人的自身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非理性消费的概念解读
(一) 非理性消费的内涵
1.消费的概念
2.非理性消费的概念
3.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的划分标准
(二) 非理性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
1.非理性消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研究非理性消费的意义
二、非理性消费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非理性消费的行为表现
1.消费对象的物质化倾向
2.消费心态的炫耀化倾向
3.消费方式的快餐化倾向
4.消费内容的愚昧化倾向
(二) 非理性消费产生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影响
2.消费价值观念的影响
3.个人因素的影响
4.消费教育的影响
三、非理性消费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 消费观念的引导和教育
1.适度消费观的大力提倡
2.生态消费观的积极引导
3.精神消费观的有序推进
(二) 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的培养
1.合理掌握自身消费需要
2.注重培养消费技能
(三) 消费氛围的营造
1.树立消费典范
2.建立科学的消费评价机制
3.确立消费赏罚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述评[J]. 夏明月. 伦理学研究. 2008(04)
[2]异化消费的理性反思[J]. 钟妹贵.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3]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 胡彩业. 伦理学研究. 2008(02)
[4]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机制[J]. 王淑芹. 道德与文明. 2008(01)
[5]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消费的调控与引导[J]. 周建珊. 消费经济. 2007(04)
[6]论奢侈性消费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J]. 范玉吉. 东岳论丛. 2006(04)
[7]面向循环经济的大学生素质培养探讨[J]. 罗群英. 理论界. 2006(06)
[8]耻感与存在[J]. 高兆明. 伦理学研究. 2006(03)
[9]中国的消费主义及其超越[J]. 郑红娥. 学术论坛. 2005(11)
[10]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及其强度的度量[J]. 王田,梅洪常. 学术研究. 2005(11)
硕士论文
[1]生态消费的哲学解析及其意义[D]. 刘阳.成都理工大学 2008
[2]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D]. 涂庆皓.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39115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非理性消费的概念解读
(一) 非理性消费的内涵
1.消费的概念
2.非理性消费的概念
3.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的划分标准
(二) 非理性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
1.非理性消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研究非理性消费的意义
二、非理性消费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非理性消费的行为表现
1.消费对象的物质化倾向
2.消费心态的炫耀化倾向
3.消费方式的快餐化倾向
4.消费内容的愚昧化倾向
(二) 非理性消费产生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影响
2.消费价值观念的影响
3.个人因素的影响
4.消费教育的影响
三、非理性消费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 消费观念的引导和教育
1.适度消费观的大力提倡
2.生态消费观的积极引导
3.精神消费观的有序推进
(二) 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的培养
1.合理掌握自身消费需要
2.注重培养消费技能
(三) 消费氛围的营造
1.树立消费典范
2.建立科学的消费评价机制
3.确立消费赏罚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述评[J]. 夏明月. 伦理学研究. 2008(04)
[2]异化消费的理性反思[J]. 钟妹贵.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3]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 胡彩业. 伦理学研究. 2008(02)
[4]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机制[J]. 王淑芹. 道德与文明. 2008(01)
[5]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消费的调控与引导[J]. 周建珊. 消费经济. 2007(04)
[6]论奢侈性消费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J]. 范玉吉. 东岳论丛. 2006(04)
[7]面向循环经济的大学生素质培养探讨[J]. 罗群英. 理论界. 2006(06)
[8]耻感与存在[J]. 高兆明. 伦理学研究. 2006(03)
[9]中国的消费主义及其超越[J]. 郑红娥. 学术论坛. 2005(11)
[10]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及其强度的度量[J]. 王田,梅洪常. 学术研究. 2005(11)
硕士论文
[1]生态消费的哲学解析及其意义[D]. 刘阳.成都理工大学 2008
[2]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D]. 涂庆皓.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39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239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