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政治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16:11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政治心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众的政治心理能够大致地反映出某一时期民众比较普遍的心理倾向、政治情感与政治态度,并直接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一般来讲,社会转型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此期间,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民众的政治心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通过探究人们的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认知度进一步提升、参政意识增强的原因;以及导致政治参与中的利己主义倾向、部分民众政治参与热情低、社会道德行为失范、法制观念淡薄等消极政治心理产生的原因。通过一正一反两方面的对比研究,尝试着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经济政策、增强民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积极对民众进行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优化。本文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对“社会转型期”,“民众政治心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目前对社会转型期民众政治心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甚至对基本概念研究还没有一个定论,可以说这一课题的研究仍处于支离破碎的初级阶段。本文试图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归纳梳理一下“社会转型期”、“民众”、“政治心理”、“政治心理的特征”、“政治心理的功能”等基础性理论,以便今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第二、对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政治心理进行研究的迫切性。一定的社会政治心理状况代表着一定社会的政治形势。要想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大机遇,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就迫切需要我们对社会转型期的民众政治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研究。他不仅可以让我们从容面对群众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而且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使社会上下形成强大合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第三、如何对当前我国民众政治心理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积极引导。在逐渐完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制度,强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着重用优秀传统文化去增强民众思想文化素养。用理性、和谐、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现代政治心理去感染人,用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共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文明发展。
【关键词】:政治心理 民众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优化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 1.1.1 理论意义9
- 1.1.2 实践意义9-10
- 1.1.3 时代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6
- 1.3 难点与创新之处16-18
- 1.3.1 课题研究的重难点16-17
- 1.3.2 课题研究主要创新点17-18
- 第2章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政治心理的基本理论18-29
- 2.1 相关概念阐释18-21
- 2.1.1 社会转型期及其特征18-19
- 2.1.2 民众19-20
- 2.1.3 政治心理20-21
- 2.2 政治心理的构成21-25
- 2.2.1 政治认知21-22
- 2.2.2 政治情感22-23
- 2.2.3 政治态度23
- 2.2.4 政治认同23-24
- 2.2.5 政治价值24-25
- 2.3 政治心理的特征25-27
- 2.3.1 社会政治性25-26
- 2.3.2 差异性26
- 2.3.3 相对稳定性26-27
- 2.4 政治心理的功能27-29
- 2.4.1 引发政治行为27
- 2.4.2 推动社会变革27-29
- 第3章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政治心理的现状及其原因29-46
- 3.1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积极的政治心理29-32
- 3.1.1 政治立场坚定29-30
- 3.1.2 政治认知度高30-31
- 3.1.3 参政意识增强31-32
- 3.2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消极的政治心理32-36
- 3.2.1 政治参与中的利己主义32
- 3.2.2 部分民众政治参与热情低32-33
- 3.2.3 社会政治生活中感性大于理性33-34
- 3.2.4 社会道德行为失范34-35
- 3.2.5 法治观念比较淡薄35-36
- 3.3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积极政治心理形成的原因36-39
- 3.3.1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36-37
- 3.3.2 社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37
- 3.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37-38
- 3.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发展38-39
- 3.4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消极政治心理形成的原因39-46
- 3.4.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40-41
- 3.4.2 西方腐朽思想的冲击41-42
- 3.4.3 传统文化中不合理成分的消极影响42-43
- 3.4.4 分配不均43-44
- 3.4.5 新媒介对民众政治心理的消极影响44-46
- 第4章 社会转型期民众政治心理的优化途径46-58
- 4.1 提高国家社会治理能力46-48
- 4.1.1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46-47
- 4.1.2 进一步扩大民众有序的政治参与47-48
- 4.2 优化经济政策48-50
- 4.2.1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48-49
- 4.2.2 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49-50
- 4.3 提高民众的道德文化素质和法治觉悟50-55
- 4.3.1 突出主旋律教育50-51
- 4.3.2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51-53
- 4.3.3 创新发展“乡贤文化”53-54
- 4.3.4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54-55
- 4.4 注重对民众政治心理的疏导55-58
- 4.4.1 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55-56
- 4.4.2 畅通和规范民众诉求表达渠道56-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4
-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爱军;;准确把握大学生政治心理特点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王孝峰;;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J];南方论刊;2001年03期
3 王树荫;论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中的群众观[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Z1期
4 阚道远;夏玉婷;;我国公务员政治心理研究述评——对近十年学术期刊论文的实证分析[J];实事求是;2010年04期
5 丛日云;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群众”概念分析[J];政法论坛;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成民;我国社会转型期精英与民众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肖争乾;政治心理视角下中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政治心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245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