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当代中国人信仰物化问题的哲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6-28 11:17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社会生活领域中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人价值观念的抉择。在新旧观念的更替中,价值选择的冲突导致了现实生活中主流价值观念的失势,进而导致了信仰的危机发生。如果新型的时代信仰不能及时确立,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无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基于时代赋予我们的紧迫任务,本文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入手,具体地分析了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现状与具体问题,并对与时俱进的现代信仰策略的构建进行务实地思考,尝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与方案;同时,本研究还力图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成为一种坚实的信仰,才能为转型期的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才能为转型期内不同价值之间的评价提供最高标准。从论述结构上看,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论述了信仰作为社会核心价值的历史性基础与信仰危机的时代性原因;论文在第二部分中着重论述了当代中国人信仰追求的物化特征与信仰物化的社会历史根源;论文在第三部分中深入论证了新型时代信仰建构的策略,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上思考论证与时俱进的新型信仰建构的可能性与实施方案。论文通过对现实问题与历史因素的分析...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信仰的本质和信仰危机
    一、 信仰的本真价值与特质
        (一) 信仰的本质及其分类
        (二) 信仰的人性根源和实践基础
        (三) 作为价值追求最高层次的终极关怀
    二、 从时代性看现代信仰的危机
        (一) 从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看现代信仰危机
        (二) 蕴含历史转机与进步的信仰危机
第二章 信仰的物化及其根源
    一、 当代中国人信仰追求的物化特征
        (一) 从崇高走向世俗的商品经济的逻辑
        (二) 信仰物化的结果:彼岸与此岸僵硬对立
        (三) 当代中国人信仰物化的突出表现
    二、 当代中国人信仰的物化的社会历史根源
        (一) 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过程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二) 文化的现代化与发展断裂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三)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弱化
第三章 信仰的重建与理性抉择
    一、 新型时代信仰建构的理论思考
        (一) 时代新型信仰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对新型时代信仰建设的价值
        (三) 西方信仰危机对新型时代信仰重建的启示
    二、 建构时代新型信仰的现实抉择
        (一) 建构时代新型信仰所面临的挑战
        (二) 建构时代新型信仰的现实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此在生存之根的理论反思:生存论视域内的信仰学研究[J]. 黄慧珍.  北方论丛. 2005(05)
[2]论信仰、道德与德治——社会秩序基础的转变[J]. 张康之.  甘肃社会科学. 2003(04)
[3]品德与社会性[J]. 俞国良.  教育科学研究. 2003(05)
[4]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论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J]. 刘福森.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3(02)
[5]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J]. 徐长安,杜红燕.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3(02)
[6]转型期人生价值标准的偏移与矫正[J]. 许定雄.  求索. 2003(02)
[7]关于需要与品德发展及教育的思考[J]. 方一红.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8]人生价值何在[J]. 楚丽霞.  中国青年研究. 2003(04)
[9]马克思的社会交往范畴与现代交往[J]. 杨勇.  岭南学刊. 2003(02)
[10]马克思对社会交往类型的研究[J]. 胡为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254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254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b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