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路径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06:52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价值观,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其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至今仍然被现代人奉为其行为的准则。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从网络上出现的“求包养”、“卖萌”、“炫富”等新名词,就可以发现一些人在价值观上的扭曲。商业化、金钱化不断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也使孩子们不成熟的心智提前接受“现实社会的教育”,这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悦悦”事件中,18位冷漠路人的不作为,掀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审视和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传统优秀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来自于西方的报刊、书籍、电影等大量的文化产品涌入中国的市场上,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以“价值观”为武器,并很快就被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所接受。社会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消极错误的价值观念,对很大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念产生冲击。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当前的高校价值观教育内容中,也缺少了真正带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优秀价值观的教育,不能够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中西文化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
(一) 价值观的含义
1. 价值观的内涵
2. 价值观的本质
3. 价值观的特征
(二) 中国传统价值观含义
1.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内涵
2.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类型
3.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特点
二、 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当代意义
(一) 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
1.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二)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1. 传统优秀价值观是民族认同的基础
2. 传统优秀价值观是民族整合的主导力量
3. 传统优秀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载体
(三) 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冲击的现实需要
1. 保持中国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主体性
2. 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
3. 传统优秀价值观的现代性转换的需要
(四) 消除不良价值观危害的迫切需要
1. 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抵制享乐主义价值观的蔓延
2. 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走出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误区
三、 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主要路径
(一) 发挥大众传媒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
1. 坚守舆论阵地,发挥传统优秀价值观的引领功能
2. 强化外在监督,规范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传播渠道
3. 注重媒体自律,抵制错误价值观的不良侵蚀
(二) 开展群众性的价值澄清教育实践
1. 关注现实需要,价值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2. 立足澄清实践,提高价值甄别和选择能力
3. 加强自我教育,以个性体验实现价值认同
(三) 探索优秀价值观传承的长效机制
1. 注重实践体悟,探索传统优秀价值观内化机制
2. 激活传承客体,完善传统优秀价值观的教育机制
3. 实现多元整合,健全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保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社会下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研究[J]. 彭颜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01)
[2]大众传媒如何有效引领社会思潮[J]. 付钦太. 中州学刊. 2009(02)
[3]试论对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J]. 金培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文化视角[J]. 陈东英.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9(02)
[5]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初探[J]. 徐华春,郑涌,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6]网络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J]. 赵肖芳.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7]关于提高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问题的思考[J]. 张立彬,王金翠.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06)
[8]价值澄清的本真蕴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读《价值与教学》有感[J]. 曹影. 外国教育研究. 2006(03)
[9]教育全球化的现实境遇与价值选择[J]. 杜静,梁燕玲. 比较教育研究. 2005(12)
[10]影视文艺对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 戴四新. 中国电力教育. 2002(02)
本文编号:3319164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
(一) 价值观的含义
1. 价值观的内涵
2. 价值观的本质
3. 价值观的特征
(二) 中国传统价值观含义
1.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内涵
2.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类型
3.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特点
二、 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当代意义
(一) 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
1.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二)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1. 传统优秀价值观是民族认同的基础
2. 传统优秀价值观是民族整合的主导力量
3. 传统优秀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载体
(三) 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冲击的现实需要
1. 保持中国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主体性
2. 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
3. 传统优秀价值观的现代性转换的需要
(四) 消除不良价值观危害的迫切需要
1. 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抵制享乐主义价值观的蔓延
2. 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走出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误区
三、 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主要路径
(一) 发挥大众传媒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
1. 坚守舆论阵地,发挥传统优秀价值观的引领功能
2. 强化外在监督,规范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传播渠道
3. 注重媒体自律,抵制错误价值观的不良侵蚀
(二) 开展群众性的价值澄清教育实践
1. 关注现实需要,价值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2. 立足澄清实践,提高价值甄别和选择能力
3. 加强自我教育,以个性体验实现价值认同
(三) 探索优秀价值观传承的长效机制
1. 注重实践体悟,探索传统优秀价值观内化机制
2. 激活传承客体,完善传统优秀价值观的教育机制
3. 实现多元整合,健全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保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社会下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研究[J]. 彭颜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01)
[2]大众传媒如何有效引领社会思潮[J]. 付钦太. 中州学刊. 2009(02)
[3]试论对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J]. 金培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文化视角[J]. 陈东英.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9(02)
[5]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初探[J]. 徐华春,郑涌,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6]网络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J]. 赵肖芳.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7]关于提高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问题的思考[J]. 张立彬,王金翠.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06)
[8]价值澄清的本真蕴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读《价值与教学》有感[J]. 曹影. 外国教育研究. 2006(03)
[9]教育全球化的现实境遇与价值选择[J]. 杜静,梁燕玲. 比较教育研究. 2005(12)
[10]影视文艺对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 戴四新. 中国电力教育. 2002(02)
本文编号:3319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31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