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和“人之本性”——兼论中国文化激励下的“最美逆行者”
发布时间:2021-08-04 18:50
"逆行者"是否违背"人性"?首先从西方人性观的演变史出发,论证西方近代"自利"的人性观并非自古就有,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制造的结果。其后,以马克思"人之本质"理论为基础,从"人的本真存在方式"出发区分了"人性"和"人之本性",其中,后者是"互慈和创",其承载者是区别于"原子式个体"的"超个体的个体"。儒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它们汇通于对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正确理解之上,帮助我们超越狭隘的私利。因此,抗疫中的"最美逆行者"正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当代中国文化激励下的人之本性的呈展。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言
二、西方近代以来对人性的理解——“真实的人”和“自利的人”
1.“真实的人”
2.资本主义的文化建设将“自利”转化为美德
三、人性和人之本性
1.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2.人性与人之本性
3.从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看为什么“互慈和创”是人之本性?
四、畏死的恐惧及其超越
1.人之弱点——“畏死的恐惧”
2.“生存性境况”和“生命性境况”
3.文化和制度建设:形塑人性的两个基本途径
五、中国文化中的人之本性
1.儒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汇通
2.儒家“无为无对之仁”——人之本性在道德实践中的呈现
3.共产主义理想——推开“畏死的恐惧”的“与永恒相关的生命意义”
六、逆行者和萎缩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作为公共卫生伦理基础的“超个体的个体”和“人类生命共同体”——兼论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前提错误[J]. 蔡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04)
[2]从畏死的恐惧看人的境况——三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J]. 蔡昱,龚刚. 学术界. 2019(06)
[3]“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视域中的医患关系[J]. 蔡昱. 医学与哲学(A). 2017(09)
[4]守护人之本性——再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J]. 蔡昱,龚刚. 南开经济研究. 2016(01)
[5]我们所追寻的自由——从“手段的自由”到“目的的自由”[J]. 蔡昱,龚刚. 政治经济学报. 2015(01)
[6]资本逻辑下的欲望异化及人类的自我奴役[J]. 蔡昱.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本文编号:3322221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言
二、西方近代以来对人性的理解——“真实的人”和“自利的人”
1.“真实的人”
2.资本主义的文化建设将“自利”转化为美德
三、人性和人之本性
1.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2.人性与人之本性
3.从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看为什么“互慈和创”是人之本性?
四、畏死的恐惧及其超越
1.人之弱点——“畏死的恐惧”
2.“生存性境况”和“生命性境况”
3.文化和制度建设:形塑人性的两个基本途径
五、中国文化中的人之本性
1.儒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汇通
2.儒家“无为无对之仁”——人之本性在道德实践中的呈现
3.共产主义理想——推开“畏死的恐惧”的“与永恒相关的生命意义”
六、逆行者和萎缩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作为公共卫生伦理基础的“超个体的个体”和“人类生命共同体”——兼论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前提错误[J]. 蔡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04)
[2]从畏死的恐惧看人的境况——三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J]. 蔡昱,龚刚. 学术界. 2019(06)
[3]“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视域中的医患关系[J]. 蔡昱. 医学与哲学(A). 2017(09)
[4]守护人之本性——再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J]. 蔡昱,龚刚. 南开经济研究. 2016(01)
[5]我们所追寻的自由——从“手段的自由”到“目的的自由”[J]. 蔡昱,龚刚. 政治经济学报. 2015(01)
[6]资本逻辑下的欲望异化及人类的自我奴役[J]. 蔡昱.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本文编号:3322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32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