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6 14:50
人作为社会性的生命,不仅具有物质需要,也具有精神文化需要。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是精神文化需要发展变化的基础,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又会促进人的物质需要的发展变化。精神文化需要是人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现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要在人的需要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在社会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衡量中国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尺度。因而,研究和探讨现阶段我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问题,对于推动社会的均衡、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以及文献研究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等分析和探讨现阶段我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部分:一是绪论,主要阐述现阶段我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的意义,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本研究的基本思路、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二是探讨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基本内涵;三是分析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及其满足的主要功能和制约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主要因素;四是分...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 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本领域国内研究现状
(二) 本领域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研究的重点
(三) 研究的难点
(四) 研究的创新点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方法
(一) 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基本内涵
一、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界定
(一) “人”的界定
(二) “精神文化”的界定
(三) “需要”的界定
(四) “精神文化需要”的界定
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内容
(一) 求知需要
(二) 归属需要
(三) 交际需要
(四) 道德需要
(五) 娱乐需要
(六) 审美需要
(七) 发展需要
(八) 理想需要
(九) 信念需要
三、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层次
(一) 基础型精神文化需要
(二) 享受型精神文化需要
(三) 发展型精神文化需要
四、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特点
(一) 社会历史性
(二) 自我选择性
(三) 类型多样性
第二章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地位、功能与制约因素
一、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地位
(一)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是社会精神文化生产的根本动因
(三)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是社会精神文化活动的基本动力
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及其满足的功能
(一) 个体生命支撑功能
(二) 社会行为激励功能
(三) 社会发展协调功能
(四) 国家形象塑造功能
三、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制约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经济因素
(二) 制约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政治因素
(三) 制约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文化因素
(四) 制约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三章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现状
一、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日益增长
(二)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结构呈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态势
(三)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实现途径越来越多
二、引导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成就
(一) 引导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观念在更新
(二) 引导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体制改革
(三) 引导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实践创新
三、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 腐朽文化的沉渣泛起
(二) 不同区域之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差距较大
(三) 对精神文化需要的理解不全面
(四) 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够
第四章 正确引导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方向
一、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正确导向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
(二)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变化
(三) 培育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二、引导人树立正确的精神文化消费观
(一) 引导人们有效利用时间进行精神文化消费
(二) 引导人们正确分享精神文化消费资源
(三)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精神文化消费支出观念
三、培育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一) 培育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融合的精神文化环境
(二) 培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精神文化环境
(三) 培育市场伦理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的精神文化环境
第五章 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主要措施
一、扩大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发的范围
(一) 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覆盖范围
(二) 扩大文教娱乐产品和服务开发的种类
(三) 扩大文化中介服务业的服务范围
二、提高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
(一) 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产品的质量
(二) 提高创意型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三) 提高休闲娱乐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三、拓宽人的精神需要的实现途径
(一) 建立精神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三) 借鉴国外精神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
(四) 培育高素养的精神文化产业人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居民休闲:从“政治附属”到“精神支撑”——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居民休闲生活的嬗变及启示[J]. 张雅静. 科学社会主义. 2009(05)
[2]文化建设成就辉煌[J]. 蔡武. 党建研究. 2009(10)
[3]精神成人[J]. 夏中义,夏中义,夏中义.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09)
[4]试论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J]. 陶美重,周晓丽. 高等农业教育. 2009(08)
[5]拉动内需之下的文化民生考量──2009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预测[J]. 王亚南. 学术探索. 2009(03)
[6]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生态批评不可忽视的维度[J]. 刘文良. 理论与改革. 2009(02)
[7]中国人与奢侈品[J]. 张晓北. 上海经济. 2009(03)
[8]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走向及其历史效应[J]. 邹诗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1)
[9]文化身份认同与建构中的文化主体性[J]. 苏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0]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江苏省行政学院课题组,王世谊. 唯实. 2008(12)
博士论文
[1]论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D]. 张民耕.中共中央党校 1991
硕士论文
[1]产业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D]. 马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2]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D]. 姜艺艺.黑龙江大学 2007
[3]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 金禅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4]论人的精神需要[D]. 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 2005
[5]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D]. 梁胜初.中共中央党校 2003
[6]论人的需要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 杨合起.郑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45876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 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本领域国内研究现状
(二) 本领域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研究的重点
(三) 研究的难点
(四) 研究的创新点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方法
(一) 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基本内涵
一、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界定
(一) “人”的界定
(二) “精神文化”的界定
(三) “需要”的界定
(四) “精神文化需要”的界定
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内容
(一) 求知需要
(二) 归属需要
(三) 交际需要
(四) 道德需要
(五) 娱乐需要
(六) 审美需要
(七) 发展需要
(八) 理想需要
(九) 信念需要
三、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层次
(一) 基础型精神文化需要
(二) 享受型精神文化需要
(三) 发展型精神文化需要
四、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特点
(一) 社会历史性
(二) 自我选择性
(三) 类型多样性
第二章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地位、功能与制约因素
一、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地位
(一)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是社会精神文化生产的根本动因
(三)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是社会精神文化活动的基本动力
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及其满足的功能
(一) 个体生命支撑功能
(二) 社会行为激励功能
(三) 社会发展协调功能
(四) 国家形象塑造功能
三、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制约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经济因素
(二) 制约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政治因素
(三) 制约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文化因素
(四) 制约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三章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现状
一、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日益增长
(二)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结构呈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态势
(三) 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实现途径越来越多
二、引导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成就
(一) 引导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观念在更新
(二) 引导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体制改革
(三) 引导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实践创新
三、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 腐朽文化的沉渣泛起
(二) 不同区域之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差距较大
(三) 对精神文化需要的理解不全面
(四) 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够
第四章 正确引导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方向
一、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正确导向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
(二)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变化
(三) 培育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二、引导人树立正确的精神文化消费观
(一) 引导人们有效利用时间进行精神文化消费
(二) 引导人们正确分享精神文化消费资源
(三)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精神文化消费支出观念
三、培育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一) 培育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融合的精神文化环境
(二) 培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精神文化环境
(三) 培育市场伦理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的精神文化环境
第五章 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主要措施
一、扩大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发的范围
(一) 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覆盖范围
(二) 扩大文教娱乐产品和服务开发的种类
(三) 扩大文化中介服务业的服务范围
二、提高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
(一) 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产品的质量
(二) 提高创意型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三) 提高休闲娱乐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三、拓宽人的精神需要的实现途径
(一) 建立精神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三) 借鉴国外精神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
(四) 培育高素养的精神文化产业人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居民休闲:从“政治附属”到“精神支撑”——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居民休闲生活的嬗变及启示[J]. 张雅静. 科学社会主义. 2009(05)
[2]文化建设成就辉煌[J]. 蔡武. 党建研究. 2009(10)
[3]精神成人[J]. 夏中义,夏中义,夏中义.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09)
[4]试论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J]. 陶美重,周晓丽. 高等农业教育. 2009(08)
[5]拉动内需之下的文化民生考量──2009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预测[J]. 王亚南. 学术探索. 2009(03)
[6]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生态批评不可忽视的维度[J]. 刘文良. 理论与改革. 2009(02)
[7]中国人与奢侈品[J]. 张晓北. 上海经济. 2009(03)
[8]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走向及其历史效应[J]. 邹诗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1)
[9]文化身份认同与建构中的文化主体性[J]. 苏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0]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江苏省行政学院课题组,王世谊. 唯实. 2008(12)
博士论文
[1]论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D]. 张民耕.中共中央党校 1991
硕士论文
[1]产业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D]. 马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2]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D]. 姜艺艺.黑龙江大学 2007
[3]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 金禅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4]论人的精神需要[D]. 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 2005
[5]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D]. 梁胜初.中共中央党校 2003
[6]论人的需要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 杨合起.郑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45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34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