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新时代中国爱国主义及其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19:35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十八大以来,我们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空前高涨,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也水涨船高。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的逐步涌现,“全球化”与“爱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张力越来越突出:民族情感与人类意识该如何兼顾?本国利益与全球治理要如何协同?除了这些共性问题,当代中国还面临着分裂势力盘踞、领土主权不完整等更加棘手也更加个性化的问题。面对这些现实的拷问,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爱国主义到底有哪些新内涵、新特点、新挑战、新要求,是值得我们展开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阶级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解决以下五个问题:一是分析“爱国主义是什么”的问题,从词源学角度拆分“爱”“国”“主义”三个概念的理论内涵,再从多学科视角整体把握爱国主义的多元含义,最后判定“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社会意识与认知体系的综合体。二是分析“中国爱国主...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cat
导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缘于新时期中国的特殊时空境遇与爱国主义的思想定位
        (二)缘于当前爱国主义研究理论化、系统化的现实需要
        (三)缘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本质属性和时代使命
        (四)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主题分布与特点
    三、研究设计
        (一)内容结构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爱国主义的内涵阐释
    一、爱国主义的构成要素
        (一)爱国主义之“爱”:从乡土之情到政治认同
        (二)爱国主义之“国”:从父母之邦到民族国家
        (三)爱国主义之“主义”:从经验事实到理论系统
    二、多学科视域下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心理学解读
        (二)爱国主义的政治学解读
        (三)爱国主义的哲学解读
    三、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
        (一)爱国主义是以政治认同为内核的认知体系
        (二)爱国主义是以历史文化为根基的社会意识
        (三)爱国主义是以牺牲奉献为底色的民族精神
第二章 中国爱国主义的思想传统与时代语境
    一、中国爱国主义的思想传统
        (一)古代中国爱国主义:家国一体政治结构下的道德义务
        (二)近代中国爱国主义:传统崩塌与救亡图存
        (三)现代中国爱国主义: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历史统一
    二、时代背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
        (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伟大成就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时代要求:大力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
        (一)中国精神的历史价值
        (二)在实现中国梦中弘扬中国精神
        (三)不断优化中国精神的内在结构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挑战
    一、全球化对中国国家观念的冲击
        (一)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削弱
        (二)全球化对公民身份的扰乱
        (三)全球化对国家文化基础的动摇
    二、市场经济对国民政治认同的干扰
        (一)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影响个体政治认同
        (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影响个体道德自觉
    三、消极社会思潮对中国爱国主义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影响
        (二)个人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影响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影响
        (四)民族分裂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影响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一、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一)社会主义中国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载体
        (二)中国共产党是维护民族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中流砥柱
    二、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相统一
        (一)以“中华民族”为实体的国族共识
        (二)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继承发扬
        (三)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国家认同建设
    三、本土情怀与人类意识相统一
        (一)平衡利己与利他
        (二)消解狭隘民族主义思想
        (三)保全爱国主义赖以存在的民族文化
第五章 培养新时代理性爱国者的教育实践路径
    一、培养理性爱国者的教育基本图式
        (一)以文化公民身份为基础
        (二)以民族文化为依托
        (三)以培育美德为落脚点
    二、培养理性爱国者的教育实践原则
        (一)重塑爱国主义话语
        (二)增强共同体意识
        (三)注重公共文化建构
    三、培养理性爱国者的教育实践策略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全面融入国民生活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妥善处理几对矛盾关系
        (三)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原则——习近平对思想政治工作原则的创新发展[J]. 刘建军.  学术界. 2018(09)
[2]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历史记忆问题[J]. 吴玉军,顾豪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03)
[3]中国梦视域下当代中国精神的形塑与建构[J]. 温静.  教学与研究. 2018(01)
[4]命运共同体的伦理精义和价值特质论[J]. 王泽应.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5]命运共同体意识与现代国家认同——多民族国家如何塑造、巩固和强化现代国家认同[J]. 林奇富.  学习与探索. 2016(08)
[6]爱国主义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探析[J]. 兰美荣,杨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7]论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J]. 温静.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02)
[8]当代中国需要弘扬什么样的爱国主义精神?[J]. 左鹏.  红旗文稿. 2016(03)
[9]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探析[J]. 辛向阳.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01)
[10]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共同理想[J]. 梁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法国爱国主义研究[D]. 卢丽珠.武汉大学 2014
[2]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研究[D]. 朱琳.西南财经大学 2012
[3]藏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 王启祥.西南大学 2011
[4]“9·11”后的美国爱国主义与对外政策[D]. 潘亚玲.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韩国爱国主义精神探析[D]. 马瑞芳.首都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06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406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a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