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后真相时代网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1-10-04 22:22
  从传播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发现,后真相时代网民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有所式微。后真相时代的"茧房化"接收方式、"情绪化"言论泛滥、"搬运者"角色等鲜明特点,可归因于社交媒体的繁荣、信任危机的影响以及同理心作祟等情况。基于对后真相时代网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理性回归的多学科探索,可进一步探讨拓宽网民发声渠道、加强新媒体舆论监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引导网民培育正能量心态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6(0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后真相现象识读
    (一)后真相缘起与释义
    (二)后真相与信息时代的网民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后真相时代网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式微的表现
    (一)“茧房化”接收方式
    (二)“情绪化”言论泛滥
    (三)“搬运者”角色突出
三、后真相时代网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式微的原因分析
    (一)“社交媒体”的繁荣
    (二)“信任危机”的影响
    (三)“主观性”的膨胀
    (四)“同理心”的泛滥
四、重塑后真相时代网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对策探索
    (一)在建设官方平台“意见集”中拓宽真实言论发声渠道
    (二)建立新媒体信息“谣言库”以提升网络信息内容信任度
    (三)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网民理性看待舆情
    (四)积极搭建新型教育教学平台以培育网民“正能量”心态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治理研究[J]. 殷飞,张鹏,兰月新,夏一雪,张琦,李增.  情报科学. 2018(04)
[2]试论超越三种信息分发模式局限的行动图谱——游戏理论对于我们的启示[J]. 喻国明,陈瑶,刘力铭,韩晓乔.  青年记者. 2018(09)
[3]“后真相”时代:话语的生成、传播与反思——基于西方政治传播的视角[J]. 支庭荣,罗敏.  新闻界. 2018(01)
[4]“后真相”本质上是后共识[J]. 汪行福.  探索与争鸣. 2017(04)
[5]后真相与民粹主义:“坏的主观性”之必然结果[J]. 吴晓明.  探索与争鸣. 2017(04)
[6]后真相世界的民粹化现象及其治理[J]. 邹诗鹏.  探索与争鸣. 2017(04)



本文编号:3418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418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