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孝德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7 19:00

  本文关键词:孝德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备受人们推崇和重视。孝德教育是孝德的重要实践形式,在传统社会,孝德教育在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维护封建统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传统孝德教育本身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如它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鲜明阶级性,在教育内容上有一定的封建愚民性等等,尽管如此,孝德教育在今时今日仍然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我们需要辩证的对待传统孝德教育,既要摒弃其糟粕性、封建性内容,又要合理有效的继承、吸收其优异成分,同时还要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其进行内容、形式、地位等方面的合理转化,使其具有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进而使它在提高当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准、维护现代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当代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等内容。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传统孝德教育概述。主要阐述了孝德和孝德教育的含义,传统孝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即包括对父母的敬养教育、对君主的忠孝教育及对他人的泛孝教育这三方面的主要内容,还论述了传统孝德教育具有规范家庭伦理、维护阶级统治、完善自我人格等主要功能。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传统孝德教育向当代转化的必要性。包括传统教育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目标指向性、封建愚昧性、形式化等级化等历史局限性,以及传统孝德教育要根据社会制度变迁、家庭结构的调整及时代精神的要求向当代转化。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传统孝德教育当代转化的路向。即要在继承优秀的传统孝德教育的基础上赋予传统孝德教育新的时代内涵,还要转化其实现形式、转变其地位。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当代孝德教育的价值。即孝德教育在培养人的感恩意识、增强人的责任感、独生子女教育、实现老有所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的重大价值。
【关键词】:孝德 孝德教育 当代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2
  • 0.1.1 研究目的10
  • 0.1.2 选题意义10-12
  •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2-16
  • 0.2.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0.2.2 国外研究现状13-16
  • 0.3 研究方法16-17
  • 0.3.1 文献法16-17
  • 0.3.2 比较分析法17
  • 0.4 本文的创新点17-18
  • 1 孝德教育概述18-27
  • 1.1 孝德教育的相关内涵18-21
  • 1.1.1 孝德的含义18-20
  • 1.1.2 孝德教育的含义20-21
  • 1.2 传统孝德教育的基本内容21-24
  • 1.2.1 对父母的“敬养”教育21-22
  • 1.2.2 对君王的“忠孝”教育22-23
  • 1.2.3 对他人的“泛孝”教育23-24
  • 1.3 传统孝德教育的主要功能24-27
  • 1.3.1 规范家庭伦理24-25
  • 1.3.2 巩固阶级统治25-26
  • 1.3.3 完善自我人格26-27
  • 2 传统孝德教育向当代转化的必要性27-34
  • 2.1 传统孝德教育自身的局限性27-29
  • 2.1.1 维护阶级统治的目标指向性27-28
  • 2.1.2 教育内容上具有封建愚昧性28
  • 2.1.3 教育呈现等级化形式化趋向28-29
  • 2.2 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外在驱使性29-34
  • 2.2.1 社会制度的变迁29-31
  • 2.2.2 家庭结构的调整31-32
  • 2.2.3 时代精神的要求32-34
  • 3 传统孝德教育向当代转化的路向34-40
  • 3.1 转化孝德教育内容34-36
  • 3.1.1 继承优良的传统孝德34-35
  • 3.1.2 赋予传统孝德新的时代内涵35-36
  • 3.2 转变孝德教育实现形式36-37
  • 3.2.1 形式化向情感化、生活化转变36
  • 3.2.2 等级性向平等性民主性转变36-37
  • 3.3 转变孝德教育地位37-40
  • 3.3.1 归位于家庭道德教育37-38
  • 3.3.2 中心化向并列化转变38-40
  • 4 当代孝德教育的价值40-47
  • 4.1 个人品德方面40-42
  • 4.1.1 有助于培养现代人的感恩意识40-41
  • 4.1.2 有助于增强现代人的责任感41
  • 4.1.3 有助于克服利己主义倾向41-42
  • 4.2 家庭方面42-44
  • 4.2.1 有助于现代家庭的安定幸福42-43
  • 4.2.2 有助于和谐家风的形成43
  • 4.2.3 有助于独生子女的教育43-44
  • 4.3 社会治理方面44-47
  • 4.3.1 有助于老有所养的实现44-45
  • 4.3.2 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45
  • 4.3.3 有助于文化“软”实力的提高45-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孔润年;;传统“孝”德内涵的演变与现代转换[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3 卢智增;;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卢明霞;王立仁;;论汉代孝德教育[J];孔子研究;2010年03期

5 祖晨阳;王永明;夏岩;;试述孝德教育的地位及其价值诉求[J];前沿;2011年23期

6 肖群忠;;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3期

7 卢明霞;王立仁;;孝德教育的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8 王克歌;;儒家孝德论与当代孝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20期

9 肖群忠;孝与中国国民性[J];哲学研究;200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明霞;中国孝德教育的历史与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小虎;孟子孝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杨喜喜;孝道教育的时代境遇与价值重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艳;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重建[D];延边大学;2005年

4 王铭;关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D];郑州大学;2007年

5 曾文华;江户时代的日本忠孝思想特征分析[D];广西大学;2008年

6 黄华;基于儒家文化启示的感恩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孝德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50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3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