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存在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07:10

  本文关键词:存在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与历史相结合,及时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方法,更是关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未来道路建设的重要依据。 本文从马克思社会关系存在论视域出发剖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即从存在论的意义上去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的诠释、理解和反思,以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提供方法论依据。这有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做出更为根本、深入地透视,更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宗旨和实践诉求。 笔者初步认为,社会关系存在论就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构成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本质内核。马克思将社会关系作为人的本质,认为是社会关系这种总体性的社会存在使得人能够成为现实的人。社会关系不仅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对象,还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依据。从社会关系存在论的视域出发,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方法论的理论范式强调的是个人和社会的本质联系,即现实的人不仅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而且社会关系还直接地构成了人的本质的现实内容。马克思基于社会关系存在论视域的方法论对于我们根据现实社会关系背景确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手段、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等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论文第一部分概述了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的几种主要视角,为第三部分的存在论反思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理论内涵、批判维度和哲学意义的阐释,指出作为具有本质意义的社会关系不仅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能力,还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指导价值。第四部分为文章的核心部分,分别从社会关系与大众化的目标、社会关系与大众化的内容、社会关系与大众化的手段以及社会关系与大众化的效果四个方面,剖析了从马克思社会关系存在论视域出发进一步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的可能向度及其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基本经验 社会关系 存在论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0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文献综述9
  • 1.3 主要内容及逻辑框架9-10
  • 第二章 以往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的几个主要视角10-32
  • 2.1 途径—效果视角10-18
  • 2.1.1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前提11-13
  • 2.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13-14
  • 2.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路径14-15
  • 2.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15-17
  • 2.1.5 途径—效果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7-18
  • 2.2 内容—形式视角18-24
  • 2.2.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19-20
  • 2.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20-23
  • 2.2.3 内容—形式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3-24
  • 2.3 “中心任务”视角24-31
  • 2.3.1 新中国成立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4-26
  • 2.3.2 改革开放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6-28
  • 2.3.3 改革开放至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8-30
  • 2.3.4 “中心任务”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0-31
  • 小结31-32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视域—社会关系32-44
  • 3.1 社会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的存在论地位32-39
  • 3.1.1 社会关系概要33-34
  • 3.1.2 社会关系的批判维度—社会化了的人34-37
  • 3.1.3 人的社会关系本质37-39
  • 3.2 社会关系的两重性:改造的对象与改造的依据39-42
  • 3.2.1 作为改造对象的社会关系39-41
  • 3.2.2 作为改造依据的社会关系41-42
  • 3.3 存在论视域的方法论取向:从关系出发解释进程42-44
  • 3.3.1 社会关系存在论视域的方法论取向42-43
  • 3.3.2 从关系出发解释进程的主要特征:动态性与具体性43-44
  • 第四章 存在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44-56
  • 4.1 社会关系与大众化的目标44-48
  • 4.1.1 社会关系与大众化目标的确立45-46
  • 4.1.2 社会关系与大众化目标的实现46-48
  • 4.2 社会关系与大众化的内容48-50
  • 4.2.1 社会关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49
  • 4.2.2 社会关系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49-50
  • 4.3 社会关系与大众化的手段50-53
  • 4.3.1 隔海相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大众51-52
  • 4.3.2 相通的桥梁52
  • 4.3.3 桥梁的贯通52-53
  • 4.4 社会关系与大众化的效果53-56
  • 4.4.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背景54-55
  • 4.4.2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55-56
  • 结论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宏庭;;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尚庆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J];河北学刊;2008年03期

3 杨学功,李德顺;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J];江海学刊;2003年01期

4 褚凤英;;对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再认识——以人的生成为视角[J];理论探索;2011年02期

5 程建军;;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3期

6 王国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3期

7 周志山;;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多维解读[J];学习与探索;200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存在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6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56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b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