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保民而王”——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发布时间:2022-01-07 07:50
  《孟子》是一部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著作,是孟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实录。思想政治教育简言之,就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同普通教育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服务的。孟子认为,只有“保民而王”的统治者才可能实现“王道”社会的政治理想。所以,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统治者作为教育对象。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保民而王”的统治者。 本文首先对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做了概括说明,从而提出了“保民而王”——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一中心论点。进而,从内容上说明了“保民而王”这一目标对统治者的具体要求。最后,从理论、历史、现实的角度阐述了孟子“保民而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意义。 对于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吸取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成果,古为今用。这对于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孟子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 《孟子》是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实录
        1. 孟子与《孟子》
        2. 《孟子》是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实录
    (二) 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1.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 孟子的政治理想——“王道”社会
        3. 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特色
二、 “保民而王”是孟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 关于“保民而王”
    (二) “保民而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出的历史背景
    (三) “保民而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出的理论基础
        1. “民”是值得“保”的
            (1) 人民对于统治者是有价值的
            (2) 人民对于统治者是有作用的
            (3) “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
        2. 统治者是可以“教”的
            (1) 统治者有“保民”的人性和道德基础
            (2) “四端”、“四心”在政治领域是可以发扬为“仁政”的
            (3) 统治者都希望统一天下
            (4) 对统治者提出“保民而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意义
三、 孟子“保民而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 “治人”教育
        1. “治人”教育的含义
        2. “治人”教育的内容
            (1) “仁”:“视民如伤”——仁爱治国的责任感教育
            (2) “智”:“好善”、“知言”、“乘势”、“待时”——善于承担爱民的责任
            (3) “勇”:“盈科而后进”——勇于承担爱民的责任
            (4) “诚”:“反身而诚”——“不怨天,不尤人”的教育
    (二) “治法”教育
        1. “民为贵”、“君为轻”的价值观教育
        2. “仁民而爱物”的管理观教育
        3. “发政施仁”的行政观教育
        4. “与民偕乐”的忧乐观教育
        5. “尊德乐道”的人才观教育
        6. “推恩足以保四海”的实践观教育
四、 孟子“保民而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由社会发展需要决定 并标明了社会发展需要怎样的人才
        2.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不能脱离实际
        3.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
    (二) 历史意义
    (三) 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



本文编号:3574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574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