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德思想的合理内核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07 15:27
儒家道德思想的合理内核是儒家道德思想中剔除“权力化”形式后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合理内容,是起主导和核心作用的历史、辩证、合规律性的道德理念、原则和方法的总结。同时,它不是具体内容的展开,而是一种贯穿始终的逻辑主线和基本精神。剖析、认同与弘扬儒家道德思想的合理内核,对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及思想道德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对于承接与转化德性传统、克服道德相对主义危机,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研究依据、主要内容和现代价值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儒家道德思想的合理内核。第一部分,对于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和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不足做了简单说明。同时,也做了相关概念的语义阐释。第二部分,从现代性、自洽性视角,分析了合理内核的研究依据。合理内核需要以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为前提、以麦金太尔的“德性之思”为理路、以方法论依据为机制,批判其阶级性与局限性,传承其共通性与应时性。第三部分,从逻辑起点、核心建构、实践渠道与目标方向对儒家道德思想的合理内核做了重点阐述。儒家道德思想从人性善恶的起点出发,建构了“仁”与礼的双重体系,分化出了道德修养、道德教化方法,最终于圣贤人格上达到...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5 关于“儒家道德思想的合理内核”的语义阐释
第2章 儒家道德思想合理内核研究的依据
2.1 现代性视角下儒家道德思想的检视与选择
2.1.1 以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为合理性前提
2.1.2 以麦金太尔“德性之思”为合理性理路
2.1.3 以方法论依据与参照系为合理性机制
2.2 自洽性视角下儒家道德思想的判别与传承
2.2.1 儒家道德思想的阶级性与局限性
2.2.2 儒家道德思想的共通性与应时性
第3章 儒家道德思想合理内核的基本内容
3.1 逻辑起点:人性善恶的理论预设
3.1.1 人性善恶的基点分歧
3.1.2 人性理论的进路之变
3.1.3 人性问题的理性分析
3.2 核心建构:贵仁尚礼的美德规范
3.2.1 “仁”与“礼”的双重建构
3.2.2 内在德性精神——“仁”
3.2.3 外在规范约束——“礼”
3.3 实践渠道:内外兼修的实践理性
3.3.1 内在自觉的道德修养方法
3.3.2 显隐结合的道德教化方法
3.3.3 知行合一的道德践履方法
3.4 目标方向:希贤希圣的道德人格
3.4.1 道德人格的纵向层次:“士—君—圣”
3.4.2 道德人格的横向目标:“智、仁、勇”
3.4.3 道德人格的现实转变:现代人格
第4章 儒家道德思想合理内核的现代价值
4.1 促进和发展现代道德建设的自觉性进程
4.1.1 现代道德建设有赖于儒家道德思想合理内核的深厚根基
4.1.2 现代道德建设亟需儒家道德思想合理内核的“转识成智”
4.2 补充和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
4.2.1 深化民族精神的动态内涵
4.2.2 提升共同理想的精神境界
4.2.3 明晰荣辱是非的判断标准
4.3 普及和拓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法论内涵
4.3.1 指导道德建设中的方法创设
4.3.2 指引道德建设中的方法运用
4.3.3 启迪道德建设中的方法创新
4.4 提供和指明解决道德问题的合理借鉴
4.4.1 突出道德主体的自我构建
4.4.2 强化道德责任的现实关照
4.4.3 重视道德环境的完美净化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清道德主流 坚定道德信心——再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J]. 秋石. 求是. 2012(04)
[2]孔子道德思想的继承、转化与借鉴[J]. 周岑银,张启光.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10)
[3]论道德教育的“转识成智”[J]. 郭颖. 教育评论. 2008(05)
[4]先秦儒家伦理精神的现代价值之考量[J]. 焦金波. 道德与文明. 2008(04)
[5]对儒家道德教育的历史批判及其现代性意蕴[J]. 张学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6]儒家道德思想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 张筝.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2)
[7]儒家伦理精神的基本内容探析[J]. 徐向农,徐赛虎. 理论月刊. 2007(08)
[8]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思考[J]. 王红武. 学术探索. 2007(03)
[9]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 尹长云. 船山学刊. 2006(03)
[10]儒家道德教育方法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启示[J]. 祖嘉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12)
硕士论文
[1]论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化方法及其现代启示[D]. 焦成举.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4791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5 关于“儒家道德思想的合理内核”的语义阐释
第2章 儒家道德思想合理内核研究的依据
2.1 现代性视角下儒家道德思想的检视与选择
2.1.1 以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为合理性前提
2.1.2 以麦金太尔“德性之思”为合理性理路
2.1.3 以方法论依据与参照系为合理性机制
2.2 自洽性视角下儒家道德思想的判别与传承
2.2.1 儒家道德思想的阶级性与局限性
2.2.2 儒家道德思想的共通性与应时性
第3章 儒家道德思想合理内核的基本内容
3.1 逻辑起点:人性善恶的理论预设
3.1.1 人性善恶的基点分歧
3.1.2 人性理论的进路之变
3.1.3 人性问题的理性分析
3.2 核心建构:贵仁尚礼的美德规范
3.2.1 “仁”与“礼”的双重建构
3.2.2 内在德性精神——“仁”
3.2.3 外在规范约束——“礼”
3.3 实践渠道:内外兼修的实践理性
3.3.1 内在自觉的道德修养方法
3.3.2 显隐结合的道德教化方法
3.3.3 知行合一的道德践履方法
3.4 目标方向:希贤希圣的道德人格
3.4.1 道德人格的纵向层次:“士—君—圣”
3.4.2 道德人格的横向目标:“智、仁、勇”
3.4.3 道德人格的现实转变:现代人格
第4章 儒家道德思想合理内核的现代价值
4.1 促进和发展现代道德建设的自觉性进程
4.1.1 现代道德建设有赖于儒家道德思想合理内核的深厚根基
4.1.2 现代道德建设亟需儒家道德思想合理内核的“转识成智”
4.2 补充和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
4.2.1 深化民族精神的动态内涵
4.2.2 提升共同理想的精神境界
4.2.3 明晰荣辱是非的判断标准
4.3 普及和拓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法论内涵
4.3.1 指导道德建设中的方法创设
4.3.2 指引道德建设中的方法运用
4.3.3 启迪道德建设中的方法创新
4.4 提供和指明解决道德问题的合理借鉴
4.4.1 突出道德主体的自我构建
4.4.2 强化道德责任的现实关照
4.4.3 重视道德环境的完美净化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清道德主流 坚定道德信心——再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J]. 秋石. 求是. 2012(04)
[2]孔子道德思想的继承、转化与借鉴[J]. 周岑银,张启光.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10)
[3]论道德教育的“转识成智”[J]. 郭颖. 教育评论. 2008(05)
[4]先秦儒家伦理精神的现代价值之考量[J]. 焦金波. 道德与文明. 2008(04)
[5]对儒家道德教育的历史批判及其现代性意蕴[J]. 张学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6]儒家道德思想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 张筝.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2)
[7]儒家伦理精神的基本内容探析[J]. 徐向农,徐赛虎. 理论月刊. 2007(08)
[8]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思考[J]. 王红武. 学术探索. 2007(03)
[9]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 尹长云. 船山学刊. 2006(03)
[10]儒家道德教育方法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启示[J]. 祖嘉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12)
硕士论文
[1]论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化方法及其现代启示[D]. 焦成举.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4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57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