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民间道德崛起及其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13 18:25

  本文关键词:民间道德崛起及其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市民社会的兴起,民间道德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新资源开始崛起,不仅给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民间精神支撑,而且还对提升公民的文明水准发挥着巨大作用,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开发各种有益思想资源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创新发展,收到实效,民间道德资源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领域,它将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有益思想资源。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阐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方法和框架,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民间道德三个概念界定、现实生成和各自的特点的阐述,并论述了民间道德与现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民间道德崛起的原因。民间道德崛起是中国社会深刻转型促成的,尤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民社会兴起,使得民间道德更加蓬勃发展;第四部分,分别从道德创新、道德评价、道德激励以及道德教育四个方面系统的论述了民间道德的主要特点;第五部分,阐述了民间道德对于推动道德创新的积极作用。民间道德不同于以往的官方道德,它自下而上产生,由百姓自觉创新践行,具有坚实群众基础,对推动道德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第六部分,阐述民间道德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现实路径。建议从保障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以及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多元化开展工作。
【关键词】:民间道德 思想政治教育 市场经济 社会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3
  • 一、问题提出和选题意义10
  • 二、文献综述10-11
  • 三、全文的逻辑思路和框架结构11
  • 四、创新与特色11-13
  • 一、基本概念界定13-21
  • (一)道德13-16
  • 1、道德概念的界定13-14
  • 2、道德的现实生成14-15
  • 3、道德的特点15-16
  • (二)社会主义道德16-18
  • 1、社会主义道德的概念16
  • 2、社会主义道德的现实生成16-17
  • 3、社会主义道德的特点17-18
  • (三)民间道德18-21
  • 1、民间道德的概念18-19
  • 2、民间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与区别19-21
  • 二、民间道德崛起的原因21-32
  • (一)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21-24
  • 1、从政治挂帅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21-22
  • 2、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22-23
  • 3、从一元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型23-24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4-28
  • 1、市场调节最大限度取代政府干预25-26
  • 2、利益主体多元化26
  • 3、社会关系契约化26-28
  • (三)公民社会的兴起28-30
  • 1、社会权力中心的下移28-29
  • 2、人的主体性的确立29-30
  • (四)各种民间组织的建立30-32
  • 三、民间道德的主要特点32-41
  • (一)道德创新基层化32-35
  • 1、道德创新主体大众化32-33
  • 2、道德创新价值指向生活化33-34
  • 3、道德创新活动的自发性34-35
  • (二)道德评价平民化35-37
  • 1、道德评价主体平民化35-36
  • 2、道德评价标准非官化36-37
  • (三)道德激励的民间化37-39
  • 1、道德激励组织民间化37-38
  • 2、道德激励活动民间化38-39
  • (四)道德教育自主互动化39-41
  • 1、道德教育自主化39-40
  • 2、道德教育互动化40-41
  • 四、民间道德推动道德创新41-45
  • (一)民间道德楷模推动道德创新41-42
  • (二)民间道德评价推动道德创新42-43
  • (三)民间道德激励推动道德创新43-44
  • (四)民间道德教育推动道德创新44-45
  • 五、从民间道德崛起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45-54
  • (一)保障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45-48
  • 1、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忽视45-46
  • 2、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性46-47
  • 3、努力塑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地位47-48
  •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性48-51
  •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两面性48-49
  • 2、正确处理共产主义道德与公民基本道德的关系49-50
  • 3、正确处理弘扬集体主义与尊重个人利益的关系50-51
  • (三)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多元化51-54
  • 1、传统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利与弊51-52
  • 2、实现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开放式双向互动52
  • 3、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时杰;;康德社会契约思想的政治哲学径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黄宇婷;;道德评价影响因素模型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兰芬;;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J];道德与文明;2009年01期

4 胡金木;冯建军;;多元化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J];道德与文明;2009年02期

5 孙宝云;;从道德强制到道德自觉:理念转变与路径选择[J];道德与文明;2010年03期

6 钱广荣;;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内容结构探讨[J];道德与文明;2010年05期

7 李景春;李倩;;灌输式教育在和谐德育中的反思与扬弃[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8 李茂平;阮东彪;;民间组织的伦理价值诉求[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宋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创新[J];高教探索;2008年04期

10 冯国芳;;和谐社会的道德诉求与大学生和谐道德养成[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民间道德崛起及其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63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b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