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的应对
发布时间:2022-07-16 15:4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一条心投入疫情防控,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再一次感受了中华民族灾难治理传统和独特制度优势,又一度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再一次凝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上。但治理体系能力不完善、舆论宣教引导不充分、国际反应的心理预期和实际状况不对称,可能诱发民族主义情绪,必须防范其非理性化发展和表达。因此,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深入有效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疫情防控中的中华民族认同
(一)急难险重的疫情防控进一步强化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共克时艰的疫情防控再一次强化全国人民对中国机制体制优势的认同
(三)成效卓著的防控成就又一度激发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透明开放的疫情防控再一次凝聚全国人民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
二、疫情防控中的民族主义之应对
(一)治理不完善与民族主义之应对
(二)舆论宣教引导不充分与民族主义之应对
(三)国际友好和睦实际不对称与民族主义之应对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华民族认同的根基[J]. 徐黎丽,杨丽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路径、制约因素及建议[J]. 洪晓畅. 云南社会科学. 2019(01)
[3]升温还是降温?——透视当代青年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潮[J]. 桂勇,付宇,易新.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1)
[4]民族主义思潮的两个来源及其影响[J]. 马红邑.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3)
[5]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J]. 赵超. 探索. 2016(06)
[6]抗战时期国家与中华民族认同之构建及影响——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J]. 何一民,黄沛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7]中华民族认同探析[J]. 王一华,刘坤.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2)
[8]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新动向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J]. 鲍常勇. 河南社会科学. 2009(06)
本文编号:3662791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疫情防控中的中华民族认同
(一)急难险重的疫情防控进一步强化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共克时艰的疫情防控再一次强化全国人民对中国机制体制优势的认同
(三)成效卓著的防控成就又一度激发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透明开放的疫情防控再一次凝聚全国人民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
二、疫情防控中的民族主义之应对
(一)治理不完善与民族主义之应对
(二)舆论宣教引导不充分与民族主义之应对
(三)国际友好和睦实际不对称与民族主义之应对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华民族认同的根基[J]. 徐黎丽,杨丽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路径、制约因素及建议[J]. 洪晓畅. 云南社会科学. 2019(01)
[3]升温还是降温?——透视当代青年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潮[J]. 桂勇,付宇,易新.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1)
[4]民族主义思潮的两个来源及其影响[J]. 马红邑.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3)
[5]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J]. 赵超. 探索. 2016(06)
[6]抗战时期国家与中华民族认同之构建及影响——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J]. 何一民,黄沛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7]中华民族认同探析[J]. 王一华,刘坤.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2)
[8]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新动向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J]. 鲍常勇. 河南社会科学. 2009(06)
本文编号:3662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66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