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网络失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2 11:11
网络失范是在网络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失范行为,它不仅阻碍了网络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我国当前网络失范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社会学理论和伦理学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当前我国网络社会的现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我国网络失范的现状、原因、影响、发展趋势和社会控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正文包括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当前我国网络失范的现状。这一部分由以下两方面构成:一、网络社会及其特征。网络社会是建立在全球计算机网络化基础上,由人、机器、信息源之间相互联结而构成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交往的虚拟空间。网络社会具有以下特点:开放性、自由性、交互性、时空压缩性、虚拟性等。二、我国网络失范的表现形式。网络失范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经济犯罪、网上侵权、信息化污染、网络沉溺等。第二部分对我国网络失范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文中从现实道德危机、网络生活的特点、安全管理意识差、技术监控体系不完善、法制建设滞后、社会文化的影响、心理素质低、学校和家庭教育缺乏正确引导等方面对网络失范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当前我国网络社会的现状
(一) 网络社会及其特征
(二) 网络失范在我国的表现
二、网络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 道德因素引起网络失范
(二) 网络生活的特点对网络失范的促进作用
(三) 网络技术监督控制体系还不完善
(四) 法制建设跟不上
(五) 社会文化对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六) 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指导
三、当前我国网络失范对社会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一) 网络失范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二) 当前网络失范的发展趋势
四、网络失范的预防及控制
(一)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
(二)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增强防范意识
(三) 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和加强监督
(四) 培养网民自主道德意识
(五) 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挑战与对策:网络传播和青少年社会化[J]. 宋绍成. 社会. 2002(01)
[2]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德性的创造[J]. 楚丽霞. 当代青年研究. 2000(03)
[3]“数字化乐园”中的“阴影”:网络社会问题的面相与特征[J]. 冯鹏志.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9(05)
[4]网络伦理:现状与前景[J]. 戴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
[5]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 陆俊,严耕. 国外社会科学. 1997(02)
本文编号:3668411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当前我国网络社会的现状
(一) 网络社会及其特征
(二) 网络失范在我国的表现
二、网络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 道德因素引起网络失范
(二) 网络生活的特点对网络失范的促进作用
(三) 网络技术监督控制体系还不完善
(四) 法制建设跟不上
(五) 社会文化对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六) 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指导
三、当前我国网络失范对社会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一) 网络失范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二) 当前网络失范的发展趋势
四、网络失范的预防及控制
(一)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
(二)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增强防范意识
(三) 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和加强监督
(四) 培养网民自主道德意识
(五) 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挑战与对策:网络传播和青少年社会化[J]. 宋绍成. 社会. 2002(01)
[2]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德性的创造[J]. 楚丽霞. 当代青年研究. 2000(03)
[3]“数字化乐园”中的“阴影”:网络社会问题的面相与特征[J]. 冯鹏志.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9(05)
[4]网络伦理:现状与前景[J]. 戴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
[5]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 陆俊,严耕. 国外社会科学. 1997(02)
本文编号:3668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66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