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及践行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6:11
本文关键词: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及践行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同时也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雷锋作为时代的先锋引领着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潮流。然而,时代在变,雷锋精神的内涵也在变,,但雷锋精神的本质没变。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现在社会现实,更好的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从时代价值的角度对学习弘扬雷锋精神问题进行研究,明确弘扬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遭遇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索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对策,使学习活动重点突出、全面系统、取得实效。分析发现雷锋精神的道德内涵主要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埋头苦干、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发展改革的关键时期,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以及人们价值取向呈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应该用理性、人性的思维与态度来看待雷锋精神。雷锋精神蕴含巨大的时代价值,弘扬雷锋精神是规范市场,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精神力量。应该看到,践行雷锋精神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践行雷锋精神应该坚持人性化、常态化,把弘扬雷锋精神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与端正党风、改进政风、淳朴民风结合起来,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从而在新的时期更好的发挥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雷锋精神 时代价值 践行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导论8-17
- 一、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8-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三、 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四、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16-17
- 第一章 雷锋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17-27
- 第一节 雷锋精神的内涵17-22
- 一、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17-19
- 二、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19-20
- 三、 埋头苦干、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20-21
- 四、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21-22
- 第二节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22-27
- 一、 雷锋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22-23
- 二、 雷锋精神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23-24
- 三、 雷锋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24-25
- 四、 雷锋精神是对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不移执着追求25-27
- 第二章 新形势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存在的问题与原因27-36
- 第一节 新形势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存在的问题27-31
- 一、 新形势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实效性不高27-29
- 二、 新形势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形式主义明显29-30
- 三、 新形势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方式方法落后30-31
- 第二节 新形势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31-36
- 一、 新形势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错误认识31-33
- 二、 社会转型对于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负面冲击33-34
- 三、 西方文化渗透对于雷锋精神的巨大挑战34-36
- 第三章 新形势下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主要路径36-46
- 第一节 提高对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意义的认识36-38
- 一、 弘扬雷锋学习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6-37
- 二、 以深入学习雷锋精神弘扬文明新风37
- 三、 用爱国和改革创新精神鼓舞人们斗志37-38
- 第二节 促进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制度化规范化38-39
- 一、 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38
- 二、 领导带头示范与明确责任分工相结合38-39
- 三、 纳入各部门各行业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职责中39
- 第三节 广泛开展以践行雷锋精神为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39-42
- 一、 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39-40
- 二、 以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提升群众文明素质40-41
- 三、 以学雷锋为内容推进丰富多样的志愿者活动41-42
- 第四节 大力营造崇尚雷锋争做雷锋的良好社会氛围42-46
- 一、 进一步形成高密度持续性学雷锋活动的舆论宣传态势42
- 二、 以创新舆论宣传方式引导人们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42-44
- 三、 发挥互联网以及精神文化产品传播雷锋精神的功能44-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蓉生;;论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11期
2 陈瑛;;雷锋精神的生命力[J];道德与文明;2012年02期
3 胡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特性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康凤云;张n侘
本文编号:367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6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