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清末民初的“公德私德”之辩及其当代启示——从“美德统一性”的视域看

发布时间:2022-08-10 18:11
  梁启超开启了以"公德""私德"讨论中国社会问题与儒家伦理的先河,其后马君武、章太炎、刘师培、蔡元培等思想家对此问题都有所讨论或回应,尽管他们的立场各不相同,解决方案言人人殊,但他们都相信个人的道德品格具有某种统一性,都强调个人品格意义上的私德是一切公私道德的根本和源泉。梁启超后期更为强调"道德本原"与"节目事变"的区分,旨在说明道德本原与儒家道德的普遍性(超时代性)。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的建设,应该走出梁启超前期《论公德》中所谓"儒家重私德轻公德"的误区,接续其后期的思考,以儒学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思想资源。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美德统一性”释义
二、梁启超《论公德》:道德之本体一而已
三、马君武《论公德》与梁启超《论私德》:私德者公德之根本
四、梁启超《德育鉴》及晚年定论:道德本原与节目事变
五、章太炎“革命之道德”的异曲同工:薄于私德者亦必薄于公德
六、刘师培与蔡元培的伦理与修身教科书:折衷私德公德
七、儒学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今之变与公私德行的现代理解[J]. 任剑涛.  文史哲. 2020(04)
[2]儒家“家天下”的思想困境与现代出路——与陈来先生商榷公私德之辨[J]. 蔡祥元.  文史哲. 2020(03)
[3]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偏向与流弊[J]. 陈来.  文史哲. 2020(01)
[4]梁启超的道德思想——以其孔孟立教论为中心[J]. 陈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5]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J]. 陈乔见.  江汉论坛. 2016(09)
[6]梁启超的“私德”论及其儒学特质[J]. 陈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7]儒学与现代社会治理[J]. 赵法生,梁涛,秦晖,秋风,高全喜,任锋,干春松,任剑涛,范瑞平,杨汝清,陈壁生,肖滨,陈少明,袁伟时.  开放时代. 2011(07)
[8]公德与私德辨正[J]. 陈乔见.  社会科学. 2011(02)



本文编号:3674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674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5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