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自强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1 04:25
  汶川特大地震对灾区民众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如此大难,灾区民众化悲痛为力量,在废墟中起立,在重建中起跳。全国人民同灾区民众戮力同心抗震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区民众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强精神,是抗震救灾精神基本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口述访谈深入研究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自强精神,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在基本内涵上,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自强精神是一种处逆不认命的自尊自信、对己对人对社会的责任心、感恩奋进和挑战自我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一种反思、学习精神,一种主体、责任精神,一种实践、坚持精神。在实际呈现上,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绝处求生,奋勇抗灾;互帮互助,重建家园。形成了大难大爱,互相扶持;团结一心,感恩奋进的灾区民众自强精神。在生成逻辑上,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自强精神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础、历史基础和制度基础。首先,灾区民众自强精神实质上是在承继互帮互助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自立自强,优秀传统文化是灾区民众自强不息的坚实后盾...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自强精神的基本内涵
    2.1 处逆不认命的自尊自信
        2.1.1 自强精神是一种反思精神
        2.1.2 自强精神是一种学习精神
    2.2 对已对人对社会的责任心
        2.2.1 自强精神是一种主体精神
        2.2.2 自强精神是一种责任精神
    2.3 感恩奋进和挑战自我的行为
        2.3.1 自强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
        2.3.2 自强精神是一种坚持精神
第3章 自强精神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中的彰显与特色
    3.1 自强精神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中的彰显
        3.1.1 绝处求生,渴望生存的心理
        3.1.2 互帮互助,战胜困境的意识
        3.1.3 夜以继日,奋勇抗灾的拼搏
        3.1.4 痛定思痛,重建家园的坚韧
    3.2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自强精神的特色
        3.2.1 突临巨难,灾难求生
        3.2.2 大难大爱,相互救治
        3.2.3 互相扶持,恢复生活
        3.2.4 团结一心,感恩奋进
第4章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自强精神的生成逻辑与实质
    4.1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自强精神的生成逻辑
        4.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
        4.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底蕴
        4.1.3 他人帮扶和社会支持是后盾
        4.1.4 自尊自信和自我确认是内生动力
    4.2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自强精神的实质
        4.2.1 民族精神的凝聚
        4.2.2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高度呈现
        4.2.3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展现
第5章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民众自强精神的时代价值
    5.1 促进灾区可持续发展和助力灾区脱贫攻坚
        5.1.1 自强精神助力灾区脱贫攻坚
        5.1.2 自强精神是促进灾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5.2 自强的典范榜样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素材资源
        5.2.1 灾区民众是新时代自强精神的优秀践行者
        5.2.2 宣传灾区民众自强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5.3 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5.3.1 中华民族强起来离不开每个人自强起来
        5.3.2 灾区民众特殊情境下的自强历程浓缩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历程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76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76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c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