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7 04: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人们的生活条件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尤其是道德冷漠现象问题比较突出,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目前,道德冷漠已经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本文在伦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道德冷漠”概念及相关理论的解释。道德冷漠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它与一般的感情冷淡不同,在道德个体具备一定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在道德生活中表现一种麻木、怀疑的心理,对道德行为漠不关心,甚至相互排斥。具体表现为旁观者的道德冷漠和受助者的道德冷漠。 第二部分:分析道德冷漠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从社会生活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道德主体因素、道德教育四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转型期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造成了人们追求利益化而忽视了道德责任和义务;其次,在见义...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道德冷漠的相关理论及其表现
(一) 道德冷漠的基本概述
1. 道德冷漠概念的界定
2. 道德冷漠的主要特征
(二) 道德冷漠现象的类型
1. 旁观者的道德冷漠
2. 受助者的道德冷漠
二、 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生活因素
1.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发人们价值观的冲突
2. 市场竞争激烈引发人们的趋利性意识加强
3. 社会机制不完善,无法保障和维护个人利益
4. 法律观念与道德观念的冲突
(二) 社会心理根源
1. 道德敏感度下降
2. 消极的从众心理
3. 良心的淡漠
(三) 道德主体修养不足
1. 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2. 道德意志薄弱
(四) 道德教育上的缺失
1. 家庭教育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2. 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失误
三、 解决道德冷漠现象的对策
(一) 加强全社会道德风尚建设
1. 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
2. 提高全民的公德意识
3. 完善奖罚机制,加强制度的公正性
4. 推进道德法律化
(二) 培养健康的道德心理
1. 建立统一的道德理想
2. 完善大众人格的塑造
3. 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感
(三) 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1. 增强个人的道德责任意识
2. 培养个人的道德自律意识
(四) 转变当前传统的道德教育
1. 道德教育内容上,提倡中西优秀文化相结合
2. 道德教育模式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3. 道德教育方法上,掌握好对重点人群的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85071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道德冷漠的相关理论及其表现
(一) 道德冷漠的基本概述
1. 道德冷漠概念的界定
2. 道德冷漠的主要特征
(二) 道德冷漠现象的类型
1. 旁观者的道德冷漠
2. 受助者的道德冷漠
二、 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生活因素
1.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发人们价值观的冲突
2. 市场竞争激烈引发人们的趋利性意识加强
3. 社会机制不完善,无法保障和维护个人利益
4. 法律观念与道德观念的冲突
(二) 社会心理根源
1. 道德敏感度下降
2. 消极的从众心理
3. 良心的淡漠
(三) 道德主体修养不足
1. 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2. 道德意志薄弱
(四) 道德教育上的缺失
1. 家庭教育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2. 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失误
三、 解决道德冷漠现象的对策
(一) 加强全社会道德风尚建设
1. 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
2. 提高全民的公德意识
3. 完善奖罚机制,加强制度的公正性
4. 推进道德法律化
(二) 培养健康的道德心理
1. 建立统一的道德理想
2. 完善大众人格的塑造
3. 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感
(三) 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1. 增强个人的道德责任意识
2. 培养个人的道德自律意识
(四) 转变当前传统的道德教育
1. 道德教育内容上,提倡中西优秀文化相结合
2. 道德教育模式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3. 道德教育方法上,掌握好对重点人群的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85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8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