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09:09
本文关键词: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在培养广大民众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国耻教育对于推动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加快“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记载,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成立后先后经受国民大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革命战争的洗礼,这些革命实践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渊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以胡锦涛、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极具时代特征的国耻教育思想,并积极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些思想理论以及实践活动对推动国耻教育的发展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理论探索方面,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工作经历了由建国初期集中于“反帝”、“爱国”两大主题到改革开放初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再到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时期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最后到全面建设小康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国耻教育作为一种观念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实践探索方面,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国耻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推动国耻教育的发展。虽然党在不同时期由于面临的挑战不同,教育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总体来看,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国耻教育的实践形式具有一定的共性,都集中在建立固定场所、出台相关政策、利用传媒工具、开展历史教育等形式方面,并取得很大成效。 建国后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归纳起来有: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国耻教育,国耻教育坚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将中国近代史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将青少年作为教育的重点,注重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这些经验,对今后开展国耻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国后 中国共产党 国耻教育 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2
- 1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12-21
- 1.1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的理论基础13-17
- 1.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耻教育思想13-14
- 1.1.2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耻教育的思想14-17
- 1.2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国耻教育的历史渊源17-21
- 1.2.1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国耻教育工作17-18
- 1.2.2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工作18-19
- 1.2.3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工作19-20
- 1.2.4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工作20-21
- 1.2.5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工作21
- 2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的理论探索21-35
- 2.1 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理论探索22-25
- 2.1.1 突出“反帝”、“爱国”两大主题22-23
- 2.1.2 形成“开除球籍”的忧患意识23-24
- 2.1.3 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24-25
- 2.2 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理论探索25-28
- 2.2.1 在维护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前提下实现对外开放26
- 2.2.2 意识到“懂得些中国历史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26-27
- 2.2.3 强调国家主权高于一切27-28
- 2.3 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理论探索28-32
- 2.3.1 将中国近代史教育作为国耻教育的基础29-30
- 2.3.2 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国耻教育的核心30-31
- 2.3.3 将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作为国耻教育的目的31-32
- 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对国耻教育的理论探索32-35
- 2.4.1 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国耻教育思想的创新内容32-33
- 2.4.2 将树立新型的国家安全观作为国耻教育的重点33-34
- 2.4.3 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国耻教育的目标34-35
- 3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的实践探索35-46
- 3.1 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实践探索35-38
- 3.1.1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5-36
- 3.1.2 建立固定纪念场所开展国耻教育36-37
- 3.1.3 文学艺术等传媒的国耻教育37-38
- 3.2 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实践探索38-41
- 3.2.1 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历史教育38-39
- 3.2.2 加强思想建设,防止精神污染39-40
- 3.2.3 确立固定形式,加强国耻教育40-41
- 3.3 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实践探索41-43
- 3.3.1 出台相关政策,培养爱国情操41-42
- 3.3.2 加强历史教育,树立爱党意识42-43
- 3.3.3 利用各种形式,重视教育效果43
- 3.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耻教育的实践探索43-46
- 3.4.1 积极开展国耻纪念活动,切实增强国耻教育实效44
- 3.4.2 加强党的建设,树立爱国意识和忧患意识44-45
- 3.4.3 利用纪念日和网络传媒等形式开展国耻教育45-46
- 4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国耻教育的特点与经验启示46-52
- 4.1 坚决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46-47
- 4.2 将中国近代史作为教育主要内容47-48
- 4.3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国耻教育48-50
- 4.4 将青少年作为国耻教育的重点50-51
- 4.5 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51-52
- 参考文献52-56
- 个人简介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泽顺;关于开展国耻教育的思考[J];国防;1994年05期
2 张传明;加强国耻教育的必要性[J];理论界;1995年05期
3 林瑞荣;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与爱国主义教育[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4 吴子樵;;怎样进行国耻教育[J];湖南教育;1990年06期
5 王长海;薛丽;;国耻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价值功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44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