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25 09:04

  本文关键词: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3年

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研究

岳鑫  

【摘要】:网络日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信息、进行思想交流、表达利益诉求、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和平台。网民借助互联网的表达和传播,对关系自身利益或自己所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而产生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网络进入“众人麦克风时代”。网络舆情风起云涌,逐渐引起了高校教育者的重视。高校管理者纷纷加强了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 本文系统考察了国内外网络舆情引导的相关理论,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旨在将网络舆情理论研究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这个实际问题结合来考察。首先介绍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及其特征,进而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结合现实,从理念、主体、客体、方法、环境等要素入手,探讨如何利用网络舆情,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特征,从而引出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的概念。首先综合分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舆情定义,并将“舆情”、“舆论”和“民意”这三个相近概念进行了区分。网络舆情作为舆情发展的最新样态,它有着丰富性、交互性、迅捷性、缩小化、多元化、非理性、难控性、广泛性等特征,结合上述的定义和分析,最终概括出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的概念。 第二部分,主要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理念态度、内容形式、方式方法、计划性和主动性、网上与网下的联动、教育者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它主要是受网络舆论生态治理不力、高校自身信息的不公开和不透明导致公信力下降、大学生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觉醒而对信息公开期待的提升、大众传媒的新发展以及过程中充斥着的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总体呈现滞后、简单、被动、有限的情况,亟需正面积极理性地引导。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如何在网络舆情的视域下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体系。首先要确立正确的理念原则和目标,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其次,是要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主体队伍建设,使管理责任明晰化。主要通过成立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和建立专业的网络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两个方面来实现。再次,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客体建设,塑造完整的大学生个体人格,从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网络适应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有,加强引导方法、途径、规律的研究,熟悉并掌握疏导教育法、预防接种法、冲突缓解法、感染教育法等教育方法,,掌握语言、时机、适度的艺术,遵循“议程设置”、“把关人”、“意见领袖”、“沉默的螺旋”等传播规律,使舆情引导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最后,加强环境建设,从社会舆情环境、大众传播媒介、法律环境、校园网络文化、同辈群体环境等层面,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思行;;高校网络舆情的话题演变过程研究——以“地沟油事件”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孙旭培;牛静;;论突发事件中媒体的报道重点[J];今传媒;2006年06期

3 秦秀清;刘婷;;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4期

4 周建胜;范志轩;;高校网络舆情成因及引导处置机制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5 苏云升;周如俊;;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李德才;李凡;;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7 巫明川;郭宝林;;校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管理及应对策略——基于大学生手机上网视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8 王勇;部先宝;郑长龙;洪艳;石铮越;;网络舆情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修课[J];发展;2012年02期

9 陈树春;王大鹏;;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校园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8期

10 钟稳;应重视对网络舆论的引导[J];中国监察;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志伟;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D];中南大学;2010年

2 朱磊;高校学生网络舆情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鄢永慧;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D];苏州大学;2011年

4 朱力;论网络舆情监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明义敬;论高校网络舆情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兰;但堂渊;;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王鲁宁;张金保;陈文玲;;关于青少年学校道德教育衔接问题的方法论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陈海燕;;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叶甲生;;略论中国网络版权立法的现状及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余月玲;;电视娱乐节目互动方式的传播学思考——以《超级女生》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芮英;;国内外博物馆少儿网站分析与展望[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汪莹;;博物馆场馆虚拟现实展示中的对话与反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3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国巧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功能[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冯希莹;;舆情概念辨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林仲豪;朱博;;新形势下政府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基于新兴媒体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7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9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8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影;内观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国明;;构建民意表达的“绿色通道”[J];数据;2006年09期

2 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5期

3 苏海涛;从“伦敦地铁爆炸事件”看BBS议程设置特点[J];今传媒;2005年09期

4 张勇锋;;对《旅游新报》事件的网络舆情解析[J];今传媒;2008年09期

5 桑华;;高校舆情研究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张志新;新闻媒体公信力解读[J];新闻采编;2004年02期

7 郑敬斌;;大学生网络问题成因和对策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2期

8 朱勇钢;张水辉;;重大突发性事件舆情监报与群体性事件预防[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张渔樵;与时俱进 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10 郭素红;;大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沧桑;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月平;[N];北京日报;2006年

2 安徽铜陵学院 刘星期;[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杨谷;[N];光明日报;2007年

4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3年

5 ;[N];人民日报;2005年

6 曾德保;[N];中华新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尽晖;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秋;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D];广西大学;2003年

2 张志泉;体验教育—当代教育的呼唤[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永芹;探析美国媒体与政府外交决策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薛佃涛;论公众舆论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作用[D];苏州大学;2004年

5 阮云志;社会舆论及其调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欧阳宁怡;论新闻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承载的舆论导向责任[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杜涛;我国网络舆论引导探索与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8 谭萍;中国网络舆论现状及引导方略[D];郑州大学;2005年

9 赵瑞华;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陈潮杰;国内网络政治舆论传播的特征与引导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逸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教育[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王声宇;张厚志;马志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网络舆论引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2期

3 李育全;鲁黎黎;;高校网络舆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能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4 杨昕;;浅谈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1年04期

5 赵娟娟;;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理论导报;2011年08期

6 张月;狄福军;;充分利用网络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7 刘召芳;;试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丁伟民;;媒介素养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9 石笑寒;;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9期

10 钟伟珍;刘宗青;;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基于广西五所高校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子林;;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慧玲;唐桂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5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6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张美琴;;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10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昆鹏;[N];吉林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林娟;[N];福建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文勇;[N];毕节日报;2008年

4 韩宏文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H型钢厂;[N];长治日报;2009年

5 盛利祥;[N];承德日报;2009年

6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河堤初级中学 马树章;[N];大众科技报;2009年

7 东北师范大学 李忠军;[N];光明日报;2009年

8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维维;[N];宁波日报;2009年

9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彭世峰;[N];山西党校报;2010年

10 周维 姜军;[N];贵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2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3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裴晨;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蒋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凤志;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刘新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10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鑫;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感动中国》[D];河南大学;2011年

3 郭彦梅;理解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邵泽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体系化孵育与建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5 焦颜伟;系统科学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琪;网络舆论被主流媒体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智伟;运用网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杨彦红;网络黑社会操控网络舆论的危害及治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徐睿;思想政治教育在化解社会现实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10 门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49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7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