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回眸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6-05-26 15:02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回眸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回眸与展望

作者:祖嘉合编辑:凌月仙仙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大致经历了经验积累与理论探索、理论形成与开拓、理论发展与创新三个阶段。其理论研究成果在数量上逐年增加,在质量上不断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模式、建构思路等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可从四个方面拓展深化:进一步精准基本概念,更加深化基本理论研究,继续开拓研究领域,把理论的、抽象的、学院式的与实践的、实证的、实效性的研究相结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阶段;基本评价;拓展思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发展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同年,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把政治工作的理论形态——关于政治工作的学说看作一门科学。随后,理论界在报刊和学术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尤其是1983年以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如何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式建立。从此,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了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发展阶段。

    检索从1984年到目前为止公开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教材、专著和研究论文,经对成果内容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积累与理论探索、理论形成与开拓、理论发展与创新三个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经验积累与理论探索阶段(1984年至1989年)。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刚刚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式多为搜集、罗列和实践总结,侧重对具体方法的经验研究,成果内容以介绍各种方法为主要形式。例如:张洪华、杨亚平的《思想工作方法纵横谈》,范印华等的《艺术·快感·磁力:思想工作方法谈》,刘国彬、张运德的《古今思想工作方法例析》,姚毅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集锦》等。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特点是:事例集锦、方法介绍、以实践经验概括为主要内容。值得指出的是,1985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王玄武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这一时期一部不多见的理论研究著述。这本著作可以看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共有9章:思想信息的获取、分析、决策、实施、综合教育、检查总结等,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框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构思路,为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理论形成与开拓阶段(1990年至1999年)。这一时期理论研究形成与发展的标志是:在学界形成了一个广为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体系框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两本:一本是199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全书共设12章,其内容更加全面细致地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该书以“节”和一级标题阐述的主要方法约五十余种。一本是199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郑永廷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全书分为五篇十四章,按概论、认识方法、实施方法、调节评估方法、研究提高方法五篇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其内容更为丰富、方法之间整合更为合理,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更加系统和完整。该书是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对以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起了理论的引领作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在一些教材中也有讨论。199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戴耀荣教授编著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比较研究》,分别按与教育主体相关的方法,与教育客体相关的方法,与教育介体相关的方法,与教育环体相关的方法,构筑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基本结构。1992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邹学荣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作用功能作为分类标准,分别以理性教育法、感性教育法、行为激励法和自我教育法为线索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1998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韩玉芳、林泉主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程》,按工作决策、工作方法、工作艺术、工作形式、工作途径、工作载体、方法的综合运用、工作方法效果的评估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阐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理论发展与创新阶段(2000年至今)。经过二十余年辛勤耕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研究更加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2000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蓉生教授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看法:“方法论”应侧重关于方法的理论方面研究。主要有方法的价值、方法的理论依据、方法的科学原则、方法的应用理论、方法的操作系统、方法理论的未来走向等。这本专著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新庚教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突出了“现代”特色,秉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注重实效性、经验性、开放性的研究逻辑,着力论述了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更深入地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方式、步骤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从信息方法、网络方法、调控方法等现代手段上丰富了各种现代方法的具体运用程序,对传统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承传和发扬。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万美容博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是近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出现的一本非教材类的专题性专著,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主要内容、发展的实践根源、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方法发展的具体样态,进行了富有时代气息的讨论,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发展、借鉴发展、理论转化发展、实践探索发展,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方式的规律性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成果与不足

    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检索,从所获得的各种论文和书籍的发表情况来看,可作如下基本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范围逐步扩展、数量逐年增加

    1984年至1989年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最初六年,这一时期出版了大约11本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论的书籍,发表的有关文章约24篇,直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文章只有2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理论形成与开拓时期,公开出版了大约18本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书籍,发表有关文章约158篇。新世纪到目前为止,大约出版了15本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论书籍,发表有关文章约350余篇。可以看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科研成果数量上增长迅速。从公开发表的成果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范围和视阈,从一开始的实际工作领域逐渐扩展到理论研究领域;在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涵的基础上,逐渐丰富了方法的外延研究,不仅有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梳理,而且开拓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不仅承接传统道德教育方法,而且对新时期、新领域、新方法给予了充分的理论关注。[1]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实现了重要的理论飞跃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逐步由故事型、事例型、经验型向理论型、研究型、学科型转变;研究内容抽象层次提高,许多专著不仅仅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而且对方法的产生条件、作用功能、类型特点、层次结构、相互关系等进行了探索研究;理论研究成果在质量上从粗疏到细密、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其理论发展不断由浅入深、从相对不完善走向相对完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增加,理论研究不断科学化和学科化,体现出理论研究质量上的明显提升。

    在二十余年短暂的学科发展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遵循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发展、创新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评估体系的设置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模式采取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线索和框架的建构思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构的主导性思路。由于教育活动过程的不可倒错的顺序性,与事物进行发展性相联系的不可重复性以及事物特定环节区分的特殊性,以活动过程为逻辑线索建立的方法体系具有自然顺畅、概括全面、便于理解接受的特点而为大多数学者采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论共识。[2]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需充分的理论争鸣

    由于学科建立时间尚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的许多理论问题还未进行充分的争鸣与讨论。其原因一是某些领域、某些问题没有形成研究者群体。所以,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反复读到的只有少数学者的文章。二是研究领域遍地开花,研究问题没有向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集中。研究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忙于“开荒建设”,无暇旁顾别人的“庄稼”。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快速发展使学科的科学研究彰显局促。据最近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全国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53个。从长远来看,大批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建立,必然会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蓬勃发展。但是,无庸讳言,教师每年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研究精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论坛滞后于讲坛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中,许多事关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被长期搁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讨论和对学术的不同见解,无论在学术杂志的讨论及学术会议的交流都还没有达到更深入的层面,这可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窥见一斑。1985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和1999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探讨人们如何掌握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的规律”,2000年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侧重关于方法的理论研究”,2006年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可见,大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对象的理解是不同的。值得提出的是上述著作中对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对象的理论前提是一致的,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或学说。但是,对于方法论研究对象的具体阐述却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对象的认识是介入这一领域研究的首要问题,它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但这个问题的不同见解并没有引起学界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和研究论文,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阐释。一般认为,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具有三种情况:一是创造出以前没有的理论学说,二是对以往理论的修正,三是在以往理论基础上的升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从“无学”到“有学”,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线索建构的体系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实现了重要的理论飞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使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促进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的认识,为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奠定了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重要的、崭新的理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性研究。但无庸讳言,对学科建设的很多重要问题讨论还不充分;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和现实社会中各种思想问题,而以梳理学科发展轨迹、厘定学科概念、探索学科本身发展为主旨的成果还显得十分缺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应从以下四方面拓展:基本概念需进一步精准,基本理论要更加深化,研究领域需继续开拓,研究方法应把理论的、抽象的、学院式的与实践的、实证的、实效性研究相结合。

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 下一篇: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 最近相关

    最新更新

    论文摘要 本文在习惯这一词语的基础上,仔细阅读了英、德、日、传统中国法制度建设的...论文摘要 非领导职务人员是干部队伍中的宝贵财富,但是在实践工作当中,由于多方面的...论文摘要 实践中对如何把握转制社区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定性常有争议,本文尝试结合...[全文]2013-06-25

    热门推荐

    [工程建筑]探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混凝土 低碳建筑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控制   【论文摘...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职责分配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建筑施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娱乐的追求进一步提升,对国家行政事...[全文]2013-05-29

    热门标签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回眸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50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a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