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09:11

  本文关键词: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后劳教时代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犯罪问题被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后劳教时代下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即对象日益特殊,环境日趋开放,主体更加广泛。社区矫正对象呈现出了一些新的普遍性心理特征:侥幸心理,抵制心理,渴望被接纳心理。在后劳教时代下,如何预防社区矫正对象违法犯罪行为的再次发生,如何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在后劳教时代下需要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社区矫正在中国从试点建立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实践时间,虽然中国对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已有一些研究,但是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以往社区矫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本文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提出了几点浅见,以期望能为丰富相关理论贡献一丝微力。 本论文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绪论由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本论文写作的突破与局限五个部分组成。 第二部分: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阐释。本章在绪论的基础上从相关概念的厘定,,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目的、内容、特点,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特征六个方面来进行阐释。 第三部分: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这部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即主体、客体、介体、环体。主体存在的问题:社区教育矫正队伍的组成结构不尽合理,社区教育矫正者的素质普遍偏低。客体存在的问题:社区矫正对象的配合度不高,社区矫正对象的认识不足。介体存在的问题: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洞,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环体存在的问题: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社区教育矫正缺乏法治环境。这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为第四部分优化对策的写作提供了依据。 第四部分: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对策。这部分是本论文的写作重点,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问题,这部分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基本要素,即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一是优化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即组建一支科学化的社区教育矫正队伍,提高社区教育矫正者的素质。二是优化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即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奖惩制度,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服刑意识。三是优化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即显性思想灌输教育与隐性熏陶感染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四是优化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即建设民主法治型的新社区,营造社区教育矫正的社会环境。希望这些优化对策能够提高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能够使社区教育矫正工作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
【关键词】:后劳教时代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8;D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20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2.1 理论意义14
  • 1.2.2 实践意义14-15
  • 1.3 研究现状15-18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6-18
  • 1.4 研究方法18
  • 1.4.1 文献研究18
  • 1.4.2 多学科研究18
  • 1.4.3 比较研究18
  • 1.5 研究的突破与局限18-20
  • 1.5.1 研究的突破18-19
  • 1.5.2 研究的局限19-20
  • 第2章 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阐释20-37
  • 2.1 相关概念的厘定20-24
  • 2.1.1 后劳教时代20-21
  • 2.1.2 社区矫正21-22
  • 2.1.3 社区矫正对象22-23
  • 2.1.4 思想政治教育23-24
  • 2.2 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24-27
  • 2.2.1 司法行政机关25-26
  • 2.2.2 社区矫正组织26-27
  • 2.3 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7-30
  • 2.3.1 管理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行为27-28
  • 2.3.2 转变社区矫正对象错误的思想认识28
  • 2.3.3 实现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社会化28-30
  • 2.4 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30-33
  • 2.4.1 思想教育30-31
  • 2.4.2 认罪悔罪教育31-32
  • 2.4.3 心理健康教育32-33
  • 2.5 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33-35
  • 2.5.1 对象的特殊性33-34
  • 2.5.2 环境的开放性34
  • 2.5.3 主体的广泛性34-35
  • 2.6 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特征35-37
  • 2.6.1 侥幸心理35
  • 2.6.2 抵制心理35-36
  • 2.6.3 渴望被接纳的心理36-37
  • 第3章 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37-46
  • 3.1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37-39
  • 3.1.1 社区教育矫正队伍的组成结构不尽合理37-38
  • 3.1.2 社区教育矫正者的素质普遍偏低38-39
  • 3.2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存在的问题39-41
  • 3.2.1 社区矫正对象的配合度不高39-40
  • 3.2.2 社区矫正对象的认识不足40-41
  • 3.3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存在的问题41-43
  • 3.3.1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洞41-42
  • 3.3.2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42-43
  • 3.4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存在的问题43-46
  • 3.4.1 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43-44
  • 3.4.2 社区教育矫正缺乏法治环境44-46
  • 第4章 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对策46-58
  • 4.1 优化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46-49
  • 4.1.1 组建一支科学化的社区教育矫正队伍46-48
  • 4.1.2 提高社区教育矫正者的素质48-49
  • 4.2 优化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49-51
  • 4.2.1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奖惩制度49-50
  • 4.2.2 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服刑意识50-51
  • 4.3 优化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51-55
  • 4.3.1 显性思想灌输教育与隐性熏陶感染教育相结合51-53
  • 4.3.2 心理健康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53-55
  • 4.4 优化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55-58
  • 4.4.1 建设民主法治型的新社区55-56
  • 4.4.2 营造社区教育矫正的社会环境56-58
  •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4
  • 作者简介64-65
  • 后记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华;;社区矫正与刑事诉讼法的对接机制——基于“两高”“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展开[J];中国司法;2012年03期

2 冯宇;;论思想教育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J];党史博采(理论);2007年02期

3 林宇虹;;国外社区矫正人身危险性评估的简析及其借鉴[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04期

4 杨彤丹;美国明尼苏达州社区矫正法评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1期

5 张勤,李俊;我国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2期

6 何显兵;论社区矫正的根据[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李思源;;浅析实施社区矫正奖惩的现实瓶颈[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年12期

8 刘永强,何显兵;关于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定位及其队伍建设[J];河北法学;2005年09期

9 张昱;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上海社会工作发展过程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本文编号:575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575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b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