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0:06
本文关键词: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摘要】: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孝文化有着漫长的历程和丰富的沉淀,其精髓绵延维系了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中华民族的凝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易经》是群经之首,是孝的源头,中国所有的文化最后都集大成的表现为孝道。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是以孝道为根本,来修身、齐家、治国以及平天下。孝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孝观念、孝行为的内涵与方式,及其历史性的演变,政治性的转化和普遍的社会性的扩展的总和。由于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发扬和传承优秀的孝文化有助于民众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可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加速“中国梦”进程的步伐。同时,将孝文化融入到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中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觉悟和改善社会不良风气,而且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深远意义。 本文中,笔者通过文献分析、逻辑分析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等方法,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的思路与创新点,,其中重点分析了国内研究现状,从孝的起源、孝的内涵和孝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价值这三方面来分析内里现状。其次,对传统孝文化的深入研究,给出了孝的具体定义,总结了传统孝文化的具体内容,分析了孝文化的演变历程,从原始社会的孝观念萌芽开始,大兴于周,经过诸子百家的研究和倡导,汉朝时期提出“以孝治天下”,到了魏晋隋唐时期孝文化开始发生变异地位降低,宋元明清时期孝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位,到了近现代时期对孝文化的扬弃。再次,理论结合实际,笔者通过对“最美孝心少年”中黄凤、龙华、邵帅和梁维月的孝行事迹的叙述,来分析这些孝心少年身上具有的特质,同时指出当代青少年孝文化缺失的问题。最后,从当代青少年传统孝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笔者提出了创新,即将传统孝文化结合到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方法和手段,同时,提出传统孝文化融入当代青少年德育的途径,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着手,来培养和提升当代青少年的孝文化意识。
【关键词】:孝文化 道德教育 批判和弘扬 人格魅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的背景9-10
- 1.1.2 选题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1-14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4-15
- 1.3 研究的思路与创新点15-16
- 1.3.1 研究思路15
- 1.3.2 创新点15-16
- 2 传统孝文化的概述16-25
- 2.1 孝16-20
- 2.1.1 孝的定义16-17
- 2.1.2 孝的内容17-20
- 2.2 孝文化的演变历程20-25
- 2.2.1 先秦时期——孝观念的形成和确立20-21
- 2.2.2 汉代时期——“以孝治天下”21-22
- 2.2.3 魏晋隋唐时期——孝道的崇尚和变异22-23
- 2.2.4 宋元明清时期——孝德的理论系统23-24
- 2.2.5 近现代时期——孝文化的扬弃24-25
- 3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及当代孝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25-34
- 3.1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25-29
- 3.1.1 板车救父的黄凤26-27
- 3.1.2 痛失双亲的龙花27
- 3.1.3 捐髓救母的邵帅27-28
- 3.1.4 父瘫母走的梁维月28-29
- 3.2 最美孝心少年的特质和当代青少年传统孝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29-34
- 3.2.1 最美孝心少年的特质29-31
- 3.2.2 当代青少年传统孝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31-34
- 4 最美孝心少年德育价值的思考34-43
- 4.1 最美孝心少年带来的德育价值34-35
- 4.1.1 最美孝心少年的榜样力量34-35
- 4.1.2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折射出的问题的思考35
- 4.2 传统孝文化融入当代青少年德育的基本原则35-37
- 4.2.1 批判和弘扬相结合的原则35-36
- 4.2.2 结合实际的创新原则36-37
- 4.3 传统孝文化结合当代青少年德育的创新37-40
- 4.3.1 生命教育结合道德教育37-38
- 4.3.2 感恩教育结合道德教育38-39
- 4.3.3 责任感教育结合道德教育39-40
- 4.4 传统孝文化融入当代青少年德育的途径40-43
- 4.4.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全民孝文化意识40
- 4.4.2 转变学校教育理念,加入孝文化教育40-41
- 4.4.3 父母言传身教,孝文化教育从小抓起41-42
- 4.4.4 塑造个人的人格魅力,自觉践行与弘扬孝文化42-43
- 5 结论与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47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昌国;论春秋之“孝”非尊亲[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2 杨志刚;史少博;;《孝经·开宗明义章》义理刍议[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3 王卫峰;试论《释名》的语源学价值[J];古汉语研究;2000年01期
4 朱城;《礼记·礼运》“由此其选”新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4期
5 胡继明;《毛传》与《尔雅·释训》[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03期
6 樊波成;;论《荀子·王制篇·序官》官制多采齐制——兼论《荀子·王制》与《管子·立政》的关系[J];管子学刊;2011年03期
7 高晓虹;;构建新格局 提高传播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年11期
8 葛晓莉;;“最美孝心少年”:探寻开启当代社会孝道大门的密码[J];当代电视;2014年12期
9 王丹;;试论《礼记·祭统》中的儒家思想及铭文文体特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罗蕊;;传统孝悌教育对现代高校德育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之翔;朱子《大学》经解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16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16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