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探究工匠精神的历史发展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8-13 04:18

  本文关键词:探究工匠精神的历史发展及当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教育创新


【摘要】:工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形成了特殊的"工匠精神"。本文通过分析"工匠"的起源以及"工匠精神"的内涵并结合当今工匠地位偏低与培育不足的社会现实,从体制改革与行业规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
【关键词】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教育创新
【分类号】:D648.1
【正文快照】: 一、工匠精神溯源与内涵1.溯源追根溯源,“匠”是个会意字。其外框“匚”是口朝右可以用来盛放木工用具的一口箱子,其中的“斤”,是个象形字,从其甲骨文的字形上看,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像斧斤形”,本义是木工所用的斧类工具。据此可知,“匠”在上古时代是特制木工,但随着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寿斌;;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J];江苏教育;2016年20期

2 金碚;;企业对创新应有更全面认识 要有工匠精神[J];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17期

3 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年3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元元;闫昌锐;;重拾“工匠精神”:职业教师教育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2 梁凤颜;苏文义;胡鑫鑫;;茂职院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7年04期

3 周兴峰;陈志彬;;关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分析探讨[J];中国商论;2017年02期

4 鹿奎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年05期

5 陈建国;张婉秋;;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年02期

6 刘娜;李昌锋;张亚;;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辅导员视角下的实践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03期

7 杨竣淇;;探究工匠精神的历史发展及当代价值[J];改革与开放;2017年02期

8 马希才;;职业院校教师践行“工匠精神”的意义与路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9 周海英;;中日德比较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10 张晓莉;迟浩;;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与塑造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少锦;中国传统工匠伦理初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祥 ,万磊;武警森林指挥学校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森林防火;2004年02期

2 李英芳;陈全邦;党利华;袁国政;;浅论青年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消费导刊;2009年10期

3 韩伏彬;;法国“大学校”的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郭纯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12期

5 关制钧;人才培养一得[J];人才管理;1996年02期

6 安成福;领办项目与人才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1997年S1期

7 肖忠民,洪旺元;知识经济与高校人才培养[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0年03期

8 牛伯栋;人才培养效益的量化方法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类);2001年03期

9 张欣,陈娟;高校专业课教学与人才培养问题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甘露露,刘聘;浅谈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对人才培养应实现的几个转变[J];求实;2004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欧阳建平;徐绍红;侯志军;;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皓 通讯员 胡文锋;农发行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工作[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5 记者 范珉菲;高层次医卫人才培养考核新模式推出[N];山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溟;端正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抓住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N];光明日报;2014年

9 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徐亦平;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张久雷 记者 一丁;以人才培养促进生产力发展[N];遵义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益东;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张燕娜;河南省桥牌基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巩俊婷;浙江农村职业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考察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欣;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戴敏;GE公司零售高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昊;我国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宗成;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管理仪表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金永存;基于“163模式”的机械加工类一线技术人才培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5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65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5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