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本文关键词: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着“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在社会建设和道德建设上更是面临着不良风气盛行、错误价值观横行的深刻“道德危机”。2012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随着时间的指针指向2016年,我国也正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道德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取得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功,我国就没有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更是明确地提出了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总结国家、民族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结晶。在当代中国,我们要想真正地解决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道德危机”,务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想真正地获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显效果,就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寻求思想资源和意识支撑。虽然目前我国在文化发展和价值观念层面有着多元发展和多元诉求的阶段性特征,但是延续和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仍然有着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巨大的时代价值。本文正是立足于探索解决“道德危机”途径、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密切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儒家文化思想精华,以实现全面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我们必须对儒家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文将儒家思想精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公民层面的具体要求视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来研究。通过对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梳理,既发现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基础、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又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明确评价标准、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深入梳理和挖掘来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提出以“以人为本”为转化原则、以“生活方式”为转化依据和以“文化认同”为转化进路实现儒家思想现代转换的新观点,从而在儒家思想中尤其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找到意识支撑。同时,立足于如何倡导公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探索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引导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有力规范公民道德行为和整体提升公民道德水平。
【关键词】: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4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9-12
- 1.2.1 研究现状9-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2-13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4 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儒家文化及其经典思想概述14-26
- 2.1 儒家文化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14-16
- 2.1.1 儒家文化的演变14-15
- 2.1.2 儒家文化的历史作用15-16
- 2.2 儒家经典思想概述16-21
- 2.2.1 仁爱思想16-17
- 2.2.2 民本思想17-18
- 2.2.3 诚信思想18-19
- 2.2.4 正义思想19-20
- 2.2.5 和合思想20-21
- 2.2.6 大同思想21
- 2.3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思想概述21-26
- 2.3.1 爱国思想21-22
- 2.3.2 敬业思想22-23
- 2.3.3 诚信思想23-24
- 2.3.4 友善思想24-26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及其地位作用26-34
-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6-27
- 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特征27-31
- 3.2.1 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27-28
- 3.2.2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28-30
- 3.2.3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30-31
-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31-34
- 3.3.1 明确评价标准31-32
- 3.3.2 引领社会思潮32
- 3.3.3 凝聚思想共识32-34
- 第四章 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4-40
-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思想的内在联系34-36
- 4.1.1 儒家思想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4
- 4.1.2 儒家思想精华的重要借鉴意义34-36
- 4.2 实现儒家思想精华现代转化的主要路径36-37
- 4.2.1 要以“以人为本”为转化原则36
- 4.2.2 要以“生活方式”为转化依据36-37
- 4.2.3 要以“文化认同”为转化进路37
- 4.3 引导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7-40
- 4.3.1 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引导公民“讲道德”37-38
- 4.3.2 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引导公民“尊道德”38
- 4.3.3 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引导公民“守道德”38-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4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4-45
- 致谢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荣晋;儒家思想与现代儒商[J];石油政工研究;2000年02期
2 寇玉芳;;“仁” 儒家思想的精髓[J];中国公证;2003年02期
3 哲思;“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韩国;2004年04期
4 陈冰;张小伟;;儒家思想对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5 刘东锋;;论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J];管子学刊;2006年04期
6 刘智城;;浅探儒家思想的制度资源[J];学理论;2008年20期
7 野卜友木;李蓉;;儒家思想和日本的官员(续)[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吴立群;;当代儒家思想的价值认同刍议[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Z3期
9 ;三言两语[J];当代广西;2010年10期
10 廖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儒家思想在当代中国[J];新东方;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在“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2 信广来;;儒家思想中的纯洁和与沉静(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郭佩惠;;儒家的经济公正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沈海梅;;明代儒家思想在云南传播的主要途径——官学教育[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苏庆祥;;系统论在儒家思想中的体现[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杜维明;;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与市民社会[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7 于波;;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的近代命运[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熊黎明;;现代经济发展对儒家思想的扬弃[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李槐;;社会转型与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邵鸿;;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军;试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N];吉林日报;2011年
2 史学博士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心理学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翟学伟;儒家思想与中国人的关系行为[N];解放日报;2011年
3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经济学教授 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 赵红军;儒家与自由贸易思想[N];东方早报;2012年
4 北京文化学者 叶匡政;儒家也有“幽暗意识”[N];深圳特区报;2012年
5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中江;儒家“民意论”的真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深圳商报见习记者 苏兵;儒家智慧可指导我们解决难题[N];深圳商报;2013年
7 记者 曹典 段菁菁;各种不同文明儒家都可配套[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陈来;世界意义的儒家[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丁锐;从儒家经典中汲取法治营养[N];人民法院报;2014年
10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家铮;正视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负作用[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关万维;先秦政治与伦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晨捷;论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风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陆自荣;和谐合理性[D];上海大学;2006年
4 梁振杰;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赵玉;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6年
6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美玉;关于朝鲜中世时期儒象经典谚解的语言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磊;儒家经济伦理与市场经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娜瑛;韩国儒家孝观念及其实践的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徐舒舒;基于儒家思想的SH银行企业文化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4 宫龙楠;儒家思想传播的历史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D];鲁东大学;2016年
5 王福娟;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借鉴价值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6 赵李媛;大学生儒家天命应对思想量表的初步编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满方方;中国辞赋对朝鲜朝崔演辞赋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8 王文;儒家“诚”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李富强;紧张与亲和: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山东大学;2016年
10 王丽娜;《儒家思想概况》(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75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750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