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梦视域下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梦 视域 国民文明素质 理论建构 发展路径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领域的复兴梦,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复兴梦。因此,实现中国梦与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具有内在统一性,表现出国民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内涵提升的统一;国民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统一;国民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理想和实践的统一。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出现在一些社会领域,部分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日渐扭曲,致使腐败现象多发高发,国民素质发展失衡,严重影响着国民文明素质水平的提升,制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基于此,在国民文明素质现实水平与问题分析上结合起来,在其理论与实践上统一起来,尝试建构国民文明素质基础理论,探讨国民文明素质发展路径,以形成国民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之间的价值同一性、发展互促性、目标一致性的人本维度。国民文明素质是国民素质发展的高级形态。它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文明的发展结果。所谓国民文明素质,是指国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文明观念,通过主体内化和实践外化双向互动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文明品质,而表现出的文明素质内涵品质的生活、心理、精神、生态文明的观念形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国民现代文明素质结构系统,即国民生活文明素质、心理文明素质、精神文明素质、生态文明素质。因此,从社会维度、个体维度、整体维度、整体与个体文明素质双向互促维度上探讨推进国民文明素质发展路径,既体现了国民文明素质发展的综合性、层次性、价值取向性等特征,又符合国民文明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性。
【关键词】:中国梦 视域 国民文明素质 理论建构 发展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第一章 中国梦与国民文明素质关系论析13-21
- 1.1 中国梦与国民文明素质基本内涵的统一13-16
- 1.1.1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13-14
- 1.1.2 国民文明素质的基本内涵14-15
- 1.1.3 中国梦与国民文明素质基本内涵的统一15-16
- 1.2 中国梦奋斗目标与国民文明素质提升目标的统一16-18
- 1.2.1 中国梦的奋斗目标16-17
- 1.2.2 国民文明素质提升目标17
- 1.2.3 中国梦奋斗目标与国民文明素质提升目标的统一17-18
- 1.3 中国梦实现主体的价值形成过程与国民文明素质提升过程的统一18-21
- 1.3.1 中国梦实现主体的价值形成过程18-19
- 1.3.2 国民文明素质的提升过程19-20
- 1.3.3 中国梦实现主体的价值形成过程与国民文明素质提升过程的统一20-21
- 第二章 中国梦视域下国民文明素质基础理论建构21-29
- 2.1 国民文明素质概念界定21-23
- 2.1.1 文明、素质与国民素质21-22
- 2.1.2 国民文明素质概念界定的必要性与国民文明素质概念22-23
- 2.2 国民文明素质的基本特征23-24
- 2.2.1 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统一23-24
- 2.2.2 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24
- 2.2.3 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统一24
- 2.3 国民文明素质结构界划24-26
- 2.3.1 国民文明素质结构界划的现实和理论依据24-25
- 2.3.2 国民文明素质结构25-26
- 2.4 国民文明素质结构关系26-29
- 2.4.1 国民文明素质的纵向结构26-27
- 2.4.2 国民文明素质的横向结构27
- 2.4.3 国民文明素质的结构关系27-29
- 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国民文明素质发展失衡的原因探析29-39
- 3.1 社会转型期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凸显29-31
- 3.2 现代性对国民文明素质发展失衡的影响31-33
- 3.3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国民文明素质发展失衡的影响33-36
- 3.4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对国民文明素质发展失衡的影响36-39
- 第四章 中国梦视域下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水平的途径与方法39-49
- 4.1 社会维度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水平的途径与方法39-42
- 4.1.1 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创造生成基础和物质条件39-40
- 4.1.2 全面深化改革,为国民文明观念的培养提供充分条件和宽松环境40-41
- 4.1.3 加强文明制度建设,引导人们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41-42
- 4.2 个体维度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水平的途径与方法42-44
- 4.2.1 加强人的自我反思意识教育,提高自我批判能力42-43
- 4.2.2 加强人的素质观念内化、实践外化自觉教育,提高素质文明责任自觉43-44
- 4.3 整体维度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水平的途径与方法44-46
- 4.3.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形成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共识44-45
- 4.3.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自觉45-46
- 4.4 整体与个体文明素质双向互促维度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水平的途径与方法46-49
- 4.4.1 加强人的素质结构均衡发展观教育,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均衡发展水平46-47
- 4.4.2 充分发挥心理文明素质的调整功能,提高文明素质均衡发展水平47-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文昭;;国际视域下的“中国梦”[J];领导之友;2009年05期
2 卢春山;;为中国梦自主自觉地奋斗[J];红旗文稿;2012年24期
3 鲁薇;;“美国梦”与“中国梦”[J];北京观察;2012年12期
4 周天勇;;如何实现十几亿人的中国梦[J];民主与科学;2012年06期
5 叶再春;;“中国梦”随想[J];前线;2013年01期
6 程曼丽;;“扒粪”之后需要什么?——兼谈“中国梦”[J];新闻与写作;2013年01期
7 翁淮南;张少义;陈方;冯静;王慧;;畅想中国梦 实干兴邦国——中国梦的十度空间[J];党建;2013年02期
8 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党建;2013年02期
9 本刊编辑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J];理论导报;2013年01期
10 由佳田;;“中国梦”开创社会文明新境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儒杰;;发展与公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3 许志功;;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颜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包含倡导劳动[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柳洁;;以行业梦托起中国梦[A];浙江盐业(2013年第4期总第153期)[C];2013年
6 李仕湘;;我的中国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7 方晓;;“中国梦”与中国外交:世界贡献 中国打造[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李德顺;;中国梦的主体性意蕴[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熊炜;;围绕中国梦思想,推进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祁敬宇;;刍议大国崛起中的金融问题——兼议金融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萍;“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2 秦毅;1.9%绝不是中国梦[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郭英剑;“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在哪里[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毛颖颖;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N];北京日报;2010年
5 张红;呼唤“中国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骏 王海燕;“中国梦”触动了我们内心激情[N];解放日报;2012年
7 李思辉;温故《一九四二》,憧憬“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唯有实干,才能实现中国梦[N];湖南日报;2012年
9 邓佑标;“中国梦”,我们一路追逐[N];解放军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夏斌;“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苹;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娄银梅;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山;“中国梦”的理论渊源与内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韩校;“中国梦”学理框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丽娜;践行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的当代价值[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雨泽;科技因素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5 李娇;习近平的“中国梦”解析[D];渤海大学;2015年
6 卞浩tD;“中国梦”的价值及其世界认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茹梦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慧慧;习近平群众观初探[D];长安大学;2015年
9 闫新鸽;中国梦的大众指向与大众化路径[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邱启光;中国梦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逻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93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69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