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3: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地域文化的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小城镇,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以及国家一系列促进小城镇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小城镇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沟通城乡、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具有本土性、次生性和超越性。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能够提升小城镇新农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对农村道德建设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确立小城镇社会新道德理想风貌。小城镇地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是构建居民道德素质极其重要的社会因素。小城镇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及地方传统文化影响居民的自然观、理想信念、人生价值、民风民俗、人生智慧、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政府、社区、学校及家庭是小城镇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道德教育的主体。 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入手,结合国内外对地域文化和小城镇道德教育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部分,分析了小城镇的内涵、地位和发展概况,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研究还分析了小城镇地域文化的城乡两元性、浓厚的地域特征、传统特色以及边缘性,阐述了小城镇地域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论述了本研究的四个理论视野。调查部分针对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利用真州镇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居民道德教育以及仪征市真州镇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及地方传统文化对居民自然观、理想信念、人生价值、民风民俗、人生智慧、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的影响进行了现状调查。发现地域文化影响下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小城镇居民对地域文化态度和认同的矛盾性、地域文化中的传统落后因素不利于居民道德教育及小城镇地域文化方面的教育不足,并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结合国外小城镇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道德建设经验,提出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基础上小城镇家庭、学校、社会道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 小城镇 道德教育 教育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20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8-9
- (二) 研究价值9
- 二、文献述评9-18
- (一) 关于地域文化的研究现状9-12
- (二) 关于小城镇地域文化的研究现状12-16
- (三) 关于小城镇道德建设的研究现状16
- (四) 关于小城镇地域文化对居民道德影响的研究现状16-17
- (五) 评价与启示17-18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8
- (一) 研究思路18
- (二) 研究方法18
- 四、创新之处18-20
- 第一章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的定位20-31
- 一、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概况20-24
- (一) 小城镇的内涵20-21
- (二) 小城镇建设在我国城镇化中的地位21-23
- (三) 国内小城镇发展概况23-24
- 二、城镇化进程中关于我国小城镇道德教育的思考24-26
- (一) 小城镇道德教育的内涵24
- (二) 小城镇道德的比较研究:乡村伦理及城市道德24-26
- 三、我国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的特殊性26-28
- (一) 本土性:扎根于乡村文明的道德建设26-27
- (二) 次生性:夹杂城市道德和乡村伦理的道德建设27
- (三) 超越性:走向城市文明的道德建设27-28
- 四、我国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性28-31
- (一) 提升小城镇新农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28-29
- (二) 对农村道德建设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29
- (三) 确立小城镇社会新道德理想风貌29-31
- 第二章 我国小城镇地域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及其理论视野31-43
- 一、小城镇地域文化的内涵31-33
- (一) “地域文化”的内涵解析31
- (二) 小城镇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31-33
- 二、我国小城镇地域文化的特征33-35
- (一) 城乡两元性33-34
- (二) 浓厚的地域特征及传统特色34
- (三) 边缘性34-35
- 三、我国小城镇地域文化资源德育价值的表现35-37
- (一) 地域文化资源的丰富内容是小城镇居民德育的最好素材35-36
- (二) 地域文化资源的传统属性奠定小城镇传统文化弘扬的基础36
- (三) 地域文化资源的人文属性是小城镇居民道德素质形成的根基36-37
- 四、地域文化视角下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的理论视野37-43
- (一) “文化模式”理论37-38
- (二) “地方性知识”理论38-39
- (三)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39-40
- (四) 大、小传统理论40-43
- 第三章 地域文化影响下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以仪征市真州镇为例43-67
- 一、仪征市真州镇历史沿革及本调研设计43-46
- (一) 仪征市真州镇历史沿革43
- (二) 调研设计43-46
- 二、基于小城镇地域文化资源的居民道德教育的现状46-50
- (一) 政府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道德教育的状况46
- (二) 社区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道德教育的状况46-47
- (三) 学校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道德教育的状况47-49
- (四) 家庭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道德教育的状况49-50
- 三、地域文化对小城镇居民道德影响的调查50-67
- (一) 自然地理因素对居民生态自然观的影响50-51
- (二) 历史文化对居民理想信念及人生价值的影响51-54
- (三) 宗教信仰对民风及居民人生智慧的影响54-57
- (四) 民风民俗对居民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影响57-65
- (五) 独特地方传统文化对居民生活态度的影响65-67
- 第四章 地域文化影响下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67-73
- 一、小城镇居民对地域文化态度和认同的矛盾性67-68
- (一) 小城镇居民对地域文化态度的矛盾性67-68
- (二) 小城镇居民对地域文化认同的矛盾性68
- 二、地域文化中的传统落后因素不利于居民道德教育68-70
- (一) 封建迷信思想未从居民思想意识中完全根除68-69
- (二) 家族本位观念导致私人化的社会交往方式69
- (三) “重子孙,轻个人”意识成为居民普遍价值取向69-70
- 三、小城镇地域文化教育不足影响其德育功能的发挥70-73
- (一) 学校有关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缺乏70-71
- (二) 家庭有关城镇地域文化的教育意识淡薄71
- (三) 社会教育活动对地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71-73
- 第五章 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基础上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的策略73-83
- 一、国外小城镇地域文化开发对居民道德教育的启示73-75
- (一) 美国“乡镇精神”的启示:重视居民自治精神的培养73-74
- (二) 挪威特色城镇建筑的启示:注重城镇人文历史精神的建设74-75
- (三) 日本“造乡运动”的启示:加强城镇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75
- 二、小城镇居民道德教育中地域文化的教育传承策略75-83
- (一) 家庭教育传承小城镇地域文化的策略76-77
- (二) 学校教育传承小城镇地域文化的策略77-79
- (三) 社会教育传承小城镇地域文化的策略79-83
- 附录83-86
- 参考文献86-90
- 致谢90-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1-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庆;杨真静;;小城镇风貌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再现与延续[J];重庆建筑;2006年Z1期
2 黄富国;城市化加速过程中小城镇地域传统文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2期
3 李兰芬;;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J];道德与文明;2009年01期
4 夏建平;乐波;;孝文化中的环境保护思想及其对小城镇发展的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5 颜善文;;论我国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6 付有强;;17-18世纪英格兰小城镇文化生活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林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德育资源研究[J];高教探索;2013年04期
8 卢汉超;;略论中国文化中的小城镇情结[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金春艳;;试论地方志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2年08期
10 吴良镛;《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总序(一)——论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J];华中建筑;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791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79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