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中俄大学生汉俄语时间的空间隐喻思维实验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9 06:05

  本文关键词:中俄大学生汉俄语时间的空间隐喻思维实验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俄大学生 时间 空间隐喻 实验 对比


【摘要】:隐喻普遍存在于每种语言之中,对隐喻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开始研究隐喻,他所倡导的隐喻研究的重要特点在于把隐喻看作语言本身的反映,而不是思维的反映,所以他从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角度来研究隐喻。从哲学角度研究隐喻的柏拉图主要研究隐喻与思维的关系,不涉及隐喻本身的特点与本质。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本旺尼斯特和沃尔曼把隐喻看做是词义转移、引申的手段。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出版之后,隐喻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隐喻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确切的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形成必然需要认知的参与,隐喻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在不同语言中存在普遍性和民族性。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各种概念的构建意义重大。人类最早认识到的便是周围的空间及自己的身体,因此以空间为始源域向非空间域映射的现象十分常见,利用空间概念来表征时间概念就形成了时间的空间隐喻。本文从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进行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时间的空间隐喻研究现状,并将通过实验对中俄大学生时间的空间隐喻思维进行对比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中俄大学生时间的空间隐喻思维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为中俄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中国的俄语教学实践服务,为心理语言学、语言文化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佐证材料。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在绪论中将介绍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目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描写了时间的空间隐喻思维认知研究。包括隐喻认知理论与隐喻理解、空间隐喻的界定、空间隐喻思维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意象图式理论与时间的空间隐喻思维。第三章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隐喻思维观,本文的重点之一。阐述了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对隐喻思维研究、世界图景理论与时间的空间隐喻思维。第四章是实验研究,本文的重点之二。分为实验目的与假设、实验过程、小结。第五章是俄语时间的空间隐喻思维教学建议,为更好地探析中、俄民族间的时间的空间隐喻思维、心理、文化及语言定型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丰富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为中国的俄语教学实践服务。结语总结全文,阐述主要研究结论并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努力的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颖;王艳琴;;英汉空间隐喻的相似性[J];科技信息;2007年03期

2 皮德敏;;英语空间隐喻的认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史厚敏;何芸;陆彦;;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韩玉强;刘宾;;汉语空间隐喻时间中的“前”、“后”认知[J];修辞学习;2007年04期

5 彭艳;;从认知角度看空间隐喻的构建[J];外语教育;2007年00期

6 龚萍;;关于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心理处理模式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何向妮;魏晓斌;;英汉空间隐喻的认知透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古丽米拉·阿不来提;付亮;;从认知角度看英汉空间隐喻[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罗小英;;英汉“前—后”空间隐喻对比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秦妮;;英汉空间隐喻的对比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钟小佩;;情感三维空间隐喻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黄洁;;空间隐喻的本质特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蔡有恒;;英汉垂直性空间隐喻对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李艳;吴念阳;徐凝婷;;垂直性空间隐喻的心理基础——上-下意象图式对理解空间隐喻句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吕军梅;鲁忠义;;语篇阅读理解中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邵玉兰;陆爱桃;张美超;;亲属词的三维空间隐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许晓迪;;社会地位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发展性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艳芳;;关于空间-时间隐喻的研究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瑞明;张昆;吕欢;谢久书;;情绪概念加工的空间隐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晓军;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营;汉英“前后”空间隐喻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史林书;从认知角度看英语中的空间隐喻[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勇强;致使结构的认知研究:致使连续体、原型和空间隐喻模型[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4 袁颖;俄汉形状词острый/“尖”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晶;“远/近”的空间隐喻[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琳;俄语空间隐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刘涛;俄汉语空间隐喻对比[D];延边大学;2006年

8 师璐;从认知角度看空间隐喻[D];河南大学;2002年

9 伯冶;俄汉语中价值评判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军梅;语篇阅读理解中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60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160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