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语文艺语体语篇中的反义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02:11

  本文关键词:俄语文艺语体语篇中的反义现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艺语体 语篇 反义现象


【摘要】:文艺语体是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的功能语体之一。其语言多义且含蓄,形象并生动,在表达上最具有张力,措辞优美准确,能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显示出丰富的语义功能。这些语义功能都是通过不同的语言和言语手段来实现的。文艺语体广泛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语、对照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其中有些修辞方法就是通过反义现象来构成的,如:对照、矛盾修饰法(又名精警)、反语等。并且从语体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词语分为通用词和语体词,语体词是某种语体专用和常用的词语,带有该语体的色彩。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类词看作是语体的语言要素和形式标记。由词汇做基石的反义现象也会带有语体色彩,而文艺语体是最常见、最有包容力的语体。因此我们选定该类语篇作为我们研究反义现象的依托。 在各类功能语体语篇中,文艺语体语篇可以说是反义现象生长的沃土。我们根据反义现象的结构特点不同将其分为同根反义现象(однокореннаяантонимия)和异根反义现象(разнокореннаяантонимия),根据其语义特征不同将其分为语言反义现象(языковаяантонимия)和言语反义现象(речеваяантонимия),并且不同的反义现象所表达的语义类型也不同,它们能表达对立意义(противоположность),也可以表达相反意义(обратность),还可以表达矛盾意义(противоречивость)。由于反义现象的语义类型不同,其功能也就不同,反义现象可以起到区分性和非区分性的功能。这些功能只有在语篇中才能得到完美地体现。因为文艺语体语篇中会用到各种语体的语言成分,因此文艺语体语篇中反义现象的分类与普遍反义现象的分类是相同的。 文艺语体语篇与反义现象的联系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各类语体的语篇因为其语体特点不同对语篇中用词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带有不同语体色彩的反义现象在语篇中的使用会受到制约。文艺语体语篇可以说是众语体语篇中最有包容性的,此类语体的语篇中可以使用其他各类语体的语料,其用词也最灵活,因此带有各类语体色彩的反义现象都可以在该语体语篇中使用。例如:живой(中性)——дохлый(口语,表卑),очи(雅体)——зенки(粗俗语),большой(中性)——малюсенький(口语,指小表爱)。这种反义词偶的一方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或适用语体取向,但是他们却可以作为一对反义词偶用于同一篇文艺语体语篇中。例如:АуУлинеглаза,аочи. (Фадеев)(乌丽娅长着的不是普通的眼睛,而是一双明眸。)该句中глаза没有表情色彩是一个中性词,而очи是高雅体,带有语体色彩。另一方面,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有些词语是语体词,带有某种语体的色彩,是该语体的形象标记。因此,由词语构成的反义现象也必定有同样的特点,即反义现象也会带有语体色彩,这种反义现象在语篇中的运用能使语篇的语体特点更加明晰。反义现象在语篇中可以构成对照、矛盾修饰法、反语等修辞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能使语篇的表达方式多样化,顺应文艺语体语言多样化的要求。并且,像矛盾修饰法、反语等修辞手段对语体也是有选择性的,它们很少出现在科技、公文语体中。因此我们尝试以文艺语体语篇为载体对反义现象进行研究,结合文艺语体的特点来研究各类反义现象在语篇中的使用,在具体的实例中证明反义现象在语篇中所起的作用,使得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的具体化、形象化。 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众多的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更是享誉世界,不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都有很多旷世名著,我们尽可能多的选取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根据词汇学中的构词法、语义学中的组聚合关系、功能修辞学的语体特点、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对反义现象的分类、文艺语体与反义现象之间的关系、反义现象构成的各类修辞手段在语篇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将反义现象与语体和语篇联系起来,揭示语体特点与词汇特点之间的关系,将反义现象放在具体的语篇中进行研究,这样有助于我们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透过具体的形象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所进行的研究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庆;高志怀;;关联理论与功能语体[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畅;;浅议俄罗斯谚语的来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赵红;俄语反义词的语义特征浅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杨隽;俄语构词与用词中的同根反义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王忠;;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浅谈文艺语体与科技语体的差异[J];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6 韩玫,崔传江;俄语谚语及俗语常见的修辞手段探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伍春凤;对照在俄汉谚语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8 汪梅枝;;“反义聚合”定义及性质的再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9 孙萍;词的反义关系及其文体效应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6期

10 沈孟璎;当代反义词语现象刍议[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祖梅;俄语反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73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1173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6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