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语感知语义场形容词语义扩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20 15:22

  本文关键词:俄语感知语义场形容词语义扩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师范大学》 2014年

俄语感知语义场形容词语义扩展研究

石明军  

【摘要】:本文以俄语感知类(味觉、听觉、温度)形容词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多义词语义扩展的基本模式——隐喻引申和转喻引申在俄语感知类形容词中的具体表现。 主要研究任务包括:基于俄语详解字典选取语料,对俄语味觉、听觉、温度形容词语义场的范围进行界定;揭示俄语形容词隐喻引申和转喻引申的常规模式;明确俄语味觉、听觉、温度形容词及其词汇语义群的语义结构,并对它们的语义变体进行分析描写。 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束语和参考文献四个大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包含五章,具体如下: 绪论:介绍论文研究对象、论文的新意和现实性、论文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简要介绍“感知”语义场及“感知”语义场的研究方法。同时,概述相关学者在这一领域的主要观点和成就,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章:系统探讨和描写形容词的语义扩展类型,从语义衍生的机制—隐喻和转喻—出发将形容词的语义扩展类型划分为:单受体隐喻、多受体隐喻、强度隐喻、评价隐喻、印象隐喻;使役转喻、转换转喻、二次转喻和提喻。 第三章:描写和分析味觉形容词的语义结构,在味觉形容词的分类范畴中,我们将详述K.M.Гepacимовa和A.B.Кyценко关于味觉词的划分,其中最富成效的是A.B.Кyценко以形容词所表达的特征为依据的分类。同时,我们将对俄语中表示“酸”、“苦”、”“甜”、“涩”、“美味”、“味道不好”、“没有味道”的形容词的语义类型进行细化和归类,并通过实例来分析每种模式。 第四章:描写和分析声音语义场的结构,在听觉形容词的分类范畴中,详细阐述И.Г.Pyэин、Г.В.Гopбаневская、Л.М.Василъев和A.H.Шpaмм关于听觉形容词的分类标准,并且有保留地对听觉形容词进行分类:同一形容词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归入不同的类别中。在本章中我们将对表示“响亮”的形容词语义引申类型进行细化和归类,并通过实例来分析每种模式的特点。 第五章:描写和分析温度语义场的结构,基本意义“具有高于或低于标准的温度”的形容词构成了温度形容词词汇语义群的核心。我们将对表示“热”的形容词和表示“冷”的形容词的语义引申模式进行细化和归类,并通过实例来分析每种模式的特点。 结语:概括总结论文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珍;“通感”与英汉感觉形容词词义转移的对比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董伟娟;黄小苹;;英汉基本味觉形容词隐喻对比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3 彭传微;;俄汉语温度形容词概念隐喻对比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郭小芳;;俄语颜色词的文化伴随意义[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刘芳;俄语多义形容词的词义派生现象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胡广耀;;英汉语味觉词语情感隐喻认知对比[J];考试周刊;2012年08期

7 张媛;;以温度形容词为例浅谈对隐喻的认识[J];科技视界;2012年12期

8 张蓓;;关于“温觉形容词+名词”类隐喻的考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5期

9 许高渝;汉俄复合颜色词构成对比[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06期

10 徐小佳;许曦明;;汉英“酸”味觉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铁钰;俄语颜色形容词的语义扩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汪海波;薛澄岐;佘醒;郭会娟;;图形用户界面的隐喻设计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慧;崔岩;;标志符号和语言的隐喻认知推理过程相似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王雪孺;;《雪夜林边驻脚》的认知文体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5 安丽凤;;浅议中俄颜色迷信文化差异——以黑白色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张东方;张广亮;;浅析隐喻在诗歌中的修辞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7 常翠;;窥斑见豹——结合角色—背景理论分析狄金森诗712的矛盾死亡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岳娟;;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段婷婷;;简述文化在概念隐喻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王一杰;;《红楼梦》中女性疾病的概念隐喻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超;毕玉德;;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韩国语隐喻知识库构建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姚喜明;毛瑞蓓;;概念整合与动物习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高贞;;名词化与语法隐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高军;;隐喻与英语学习词典中一词多义词汇的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林雄奇;;Halliday语法隐喻的诗性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9 徐超;;面向汉韩机器翻译的隐喻研究及隐喻知识库构建设想[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爱华;;日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1年刊[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书文;中日当代修辞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美;球赛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文姣;“以水取譬”—从认知角度考察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顾铮;英汉比喻类颜色词语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晓东;从以知语言学角度谈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沈炜;从美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侍意隐喻的作用及其理解过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史谦;经济语篇中隐喻及其文化根源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哈斯;汉语隐喻认知脑机制的ERP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燕;;汉俄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比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吴天庆;俄语中表示各种颜色的词[J];俄语学习;1994年02期

3 吕莉;;谈俄语颜色词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及心理特点[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郭小芳;;俄语颜色词的文化伴随意义[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沈荃柳,武柏珍;俄汉语中基本颜色词语义的模糊性与翻译[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6 苏娅;论俄汉颜色的涵蕴意义及互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7 杨衍松;俄语的隐喻[J];外语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8 刘驾超;;俄语颜色词形态特征浅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4期

9 王育伦;俄汉语颜色词研究[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10 杨仕章;“通感”与俄语感觉形容词的词义演变[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尧;汉语色彩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宏;俄汉语颜色词隐喻的文化认知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元龙;语义场的功能结构──剖析具有“变化”语义的俄语词汇[J];中国俄语教学;2000年01期

2 寇永良;语义场浅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周维杰;英语语义场新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解海江,章黎平;英汉烹饪语义场对比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马丽;试论未成年人语义场的演变[J];浙江学刊;2004年05期

6 李敦之;;语义场分析矩阵[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苏袁;;古汉语中的语义场意识[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周国光;语义场的结构和类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姚鹏慈;汉语成语语义场试探[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春泉;;基于语义场的科学术语理解[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建民;;英汉经贸词语语义域对比[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2 王幼明;孟利魁;李长利;;NBA语言中的词汇语义场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吴哲;;论俄语词汇-语义体系的层级结构单位[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演讲人 鲁枢元;[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姜兴鲁;竺法护译经感觉动词语义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吴林静;基于语义场模型的学科资源聚类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高肃秦;阿拉伯语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张夏;《红楼梦》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雨;汉、英“死亡”语义场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华;时间语义场的跨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双丹丹;“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D];河南大学;2009年

4 郝艳萍;语义场中具有“变化”语义的动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赵永超;古代汉语“快速”语义场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常荣;汉语“建筑”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代珍;汉语“人丧失生命(死亡)”类动词语义场历史演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闫春慧;汉语“洗涤”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许菁菁;中国古代意像认知与伦理应用[D];安徽大学;2004年

10 张荆萍;试论古汉语“出售”语义场的历史演变[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俄语感知语义场形容词语义扩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8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238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1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