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俄汉语复合句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评《俄汉语复合句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俄汉语复合句对比研究》 同构研究 异态研究 过渡研究 分期研究
【摘要】:《俄汉语复合句对比研究》运用普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和对比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俄汉语复合句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该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上。该书的主要特色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释:句法结构的同构研究、复合句形态的异态研究、超越纠结与对立的过渡研究、历时句法体系的分期研究。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关键词】: 《俄汉语复合句对比研究》 同构研究 异态研究 过渡研究 分期研究
【分类号】:H35
【正文快照】: 一、引言 究多,对比语言学背景下的学术研究少。从研究成果形式来看,研究论文居多,俄汉语复合句对比研究的专著阙如。复合结构是语法研究特别是句法研究的重点。随着语 2013年,许凤才教授的专著《俄汉语复合句对比研究》问言接触和句法借用的增多,复合结构研究也显现出多模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傅玲;;俄汉语复合句界定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2 赵敏善;俄汉语主从复合句之对比[J];中国俄语教学;1988年01期
3 田文琪;俄汉语言的形式对比与表达对比[J];中国俄语教学;199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梅;俄汉语句子中过渡现象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小宇;;象似性理论对于英汉定语位置异同的解释[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彦;;静态与动态在翻译中的转换——《曾达的囚徒》英译汉浅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俞珏;思维模式对汉语和英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罗国青;;语言学角度的《呼啸山庄》原文与译文对比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郑安文;;法律英语的指称特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彭君;;英汉构词法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张桐赫;;主语省略现象的日汉对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刘华;;浅析中国英语词汇层面上的文化身份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陈林;;英汉喜悦情感隐喻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李聪;;科技语篇的隐喻思维——以研究地学论文中的名词化现象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苗立强;;英语学习中的一朵奇葩——回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温海花;;论中介语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3 黄金德;;浅谈汉译英中的重复指称及其处理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于强福;;政论文体双向平行语篇指称衔接手段对比研究及其翻译[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廖梦南;;商务英语翻译文化转向研究[A];语言·跨文化交际·翻译[C];2010年
6 齐珂;;“赞扬表现”言外之意的中日对比研究——以访谈为考察对象[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1年刊[C];2011年
7 由迪思;;语用比较在英日双语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日美文化比较为例[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人文社科与教育学分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姝;从主述位理论看汉语政治报告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梁静;汉西数词对比分析及汉语数词的西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梁元;中国民众外语态度及使用十省市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宋宛蓉;关联理论框架下《红楼梦》隐喻翻译的效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思成;有关汉语单句问题的几点刍议[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谢蓓;;对复句分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黎志;汉语句子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术语[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聂志平;;《马氏文通》的句法观[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沈开木;;单句复句区分存在的问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宁文忠;对连动句式的认知和解读——现代汉语特殊句式辨析之一[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3期
7 颜劢;;句子分类述评[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8 朱文夫,冯薇,姚亦登;现代汉语析句法述评[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9 许崇信;;К ВОПРОСУ О ПЕРЕХОДНОМ ХАРАКТЕРЕ НЕКОТОРЫХ 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ИХ ЯВЛЕНИЙ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J];福建师范学院学报;1959年02期
10 车竞;现代汉语比较句论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文成;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英汉存在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豆海锋;;太行山东麓地区西周文化分期研究[J];华夏考古;2013年02期
2 张德伟;;王湾三期文化分期研究现状述评[J];青春岁月;2013年13期
3 施恅;;周颢竹(木)刻创作的分期研究及其他[J];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年00期
4 张冬煜;;晋南仰韶文化半坡期遗存的分期研究[J];中原文物;2009年01期
5 樊娇凤;;荒坡遗址分期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6 刘林海;;论中国历史分期研究的两次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刘毅;;清代后妃陵园分类、分期研究[J];故宫学刊;2013年01期
8 邹芙都;楚系铭文分期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李梅田;长江中游地区六朝隋唐青瓷分期研究[J];华夏考古;2000年04期
10 陈晓峰;郎启训;;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家群体分期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锋;华县泉护村遗址史前遗存分期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来茵;舞阳贾湖遗址生产工具分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翟霖林;陕西彬县水北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分期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杨星宇;辽墓壁画的分期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徐凌;中原地区五代墓葬的分期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冯瑞臻;湖北地区东汉墓葬分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郑旭东;韩家湾村唐代墓葬的分期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王维;万历印学分期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9 史一甜;千阳丰头遗址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张永珍;辽沈地区汉魏晋墓葬的类型与分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18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51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