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主体名词在汉译俄中的应用潜力

发布时间:2017-07-21 00:01

  本文关键词:主体名词在汉译俄中的应用潜力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名词 行为主体 翻译转换 精炼准确


【摘要】:论文的理论部分研究的是主体名词在汉译俄中的应用潜力。 翻译是一种语言间的交流手段。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面对复杂的翻译过程,一些固定的翻译理论和模式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俄语中一个具体的词汇类型——主体名词的分析研究,总结出这类词在汉译俄中的使用方法、特点、应用潜力以及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下所表现出的翻译优势,以揭示其在汉译俄中所起到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阐明对主体名词的理解,揭示其在翻译中的应用潜力和优势,以便帮助译者去解决具体的翻译问题。 研究任务是确定主体名词的定义,说明其构词方法和分类,分析其语义句法特点;通过对具体语料的分析阐明主体名词如何与具体的翻译技巧相结合,能够帮助译者解决哪些翻译问题。 本文由引言、三个章节、结语,共五个部分构成。首先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对这类词的理解,进而基于它的语义句法特点研究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引言中点出了研究的对象,选题的目的,任务,研究方法,理论和现实意义,交待了进行研究所依靠的材料及理论来源,阐述了对主体名词的大体理解。 第一、二章的内容主要是对主体名词的理解,从定义、构词、分类和语义句法特点几个方面对主体名词做了概念上的描述。主体名词是语言学中一类重要的现象,可以理解为动词的派生物,是一类由动词转化而来的表人名词,表示行为的主体;它由动词的词根加上特定的后缀构成;可以按照职业、职务、普通行为,或者现在时、过去时、性质、功能给主体名词分类;在它的语义中同时包含了“人”和“行为”两个语义要素,因此在翻译时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第三章通过列举大量来自文学作品和政论作品中的语料例句具体分析了主体名词在汉译俄中的应用。由于主体名词的语义中同时具有动词和名词的特征,因此能够非常灵活地与各种翻译技巧相结合,尤其是词类转译、成分改变、关系转移、合词、加词、词义具体化的翻译技巧,通过转换能够使译文更加准确、通顺、流畅。 在参与翻译技巧的基础上,主体名词在汉译俄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译者解决一系列具体的翻译问题。这一章节从词法、句法、语义、修辞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主体名词的应用优势。例如可以解决在俄汉两种语言中对于动词、名词使用倾向不同的问题:和动词、动名词相比,主体名词的接格方式相对简单,加之其本身没有时、体的变化.因而使用主体名词来翻译动词有明显的优势;由于语义的丰富性,主体名词在翻译中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译文更加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更加符合俄语的表达习惯。 结束语中得出结论:俄语中的主体名词具有丰富的语义成分,因而在汉译俄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它可以灵活地与各种翻译技巧相结合,帮助译者解决各种具体的翻译问题。关于它的深层次的使用潜力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和发掘。 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具体系统地总结出主体名词在汉译俄中的应用情况,阐明了其作为一种翻译工具能够起到的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发掘出俄语主体名词这个词类的潜在应用价值,主体名词虽然是一个常见词类,但其深层次的语义句法功能以及在翻译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还未被译者所熟知。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将这个词类的应用潜力具体系统地展现出来,为译者解决翻译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案。 论文的实践部分翻译的是八卷本《世界文学史》第七卷关于莫泊桑的部分。《世界文学史》是由苏联科学院的专家学者集体编纂的一部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它的中文译本将于今年7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本文简要介绍了作家的生平及创作经历,展现了作家在整个创作历程中作品的主题、情感、风格的变化,突出了作家的创作特点和文学贡献。文章还重点介绍了莫泊桑的几部优秀作品,如《羊脂球》、《项链》、《一生》、《漂亮朋友》、《温泉》等,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其表达的思想和内涵。 为了准确传达原文意思,译者查阅了大量关于莫泊桑的介绍资料,并阅读了作家的部分作品,进而对作家本人及其创作有了更好的理解。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译者首先对文章进行了字面上的翻译工作,接下来根据所搜集的背景资料及个人的理解,对译文内容上理解有误的地方进行了修正和改善,最后从运用翻译技巧的角度和语法层面,对译文的语序、用词等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使其在忠实原文含义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主体名词 行为主体 翻译转换 精炼准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5
【目录】:
  • 致谢5-6
  • 论文摘要6-8
  • ABTopeφepaT8-13
  • 理论部分13-34
  • 引言13-15
  • 1. 主体名词的概念和类别15-17
  • 1.1 主体名词的定义15-16
  • 1.2 主体名词的构词16
  • 1.3 主体名词的分类16-17
  • 2. 主体名词的语义结构和句法功能17-19
  • 2.1 语义结构17-18
  • 2.1.1 动词语义和名词语义的统一体17
  • 2.1.2 体的意义17
  • 2.1.3 时间意义17-18
  • 2.2 句法功能18-19
  • 3. 主体名词在汉译俄中的应用潜力19-30
  • 3.1 主体名词在汉译俄中参与的翻译转换19-25
  • 3.1.1 词类转译、成分改变及关系转移19-22
  • 3.1.2 合词译法22-23
  • 3.1.3 加词译法23-24
  • 3.1.4 词义具体化24-25
  • 3.2 主体名词在汉译俄中所能解决的翻译问题25-30
  • 3.2.1 解决词法问题25-26
  • 3.2.2 解决句法问题26-27
  • 3.2.3 解决语义问题27-28
  • 3.2.4 解决修辞问题28-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4
  • 实践部分34-64
  • 译文34-47
  • 原文47-6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莉;虞晓婧;;抛却阻碍,勇于行走——对鲁迅《过客》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王海燕;;醒客王蒙——论读三卷本王蒙自传兼及其小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刘嘉;金春子;;翻译过程中的词义选择[J];才智;2010年21期

4 殷海芳;;苏童小说强烈的生命意识[J];长城;2009年10期

5 邓楠;论莫泊桑长篇小说的历史价值[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官娇英;;中西文化碰撞中的畸形儿——解读王蒙小说《活动变人形》中的倪吾诚[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夏义生;;倪吾诚:文化与政治革命的双重“零余者”——重读王蒙的《活动变人形》[J];当代文坛;2011年01期

8 李政文;;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误译与译者主体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9 许子东;重读《活动变人形》[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3期

10 孙丽新;韩静池;赵小兵;;俄罗斯电影对白翻译技巧探究[J];电影文学;2009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婷;;浅析俄汉翻译中的转换法[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宋艳梅;;从词汇选择看КИTАИЗМ[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2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美妍;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徐东辉;加克“语言转化”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马永生;怨妇母题与20世纪中国小说[D];山东大学;2006年

7 赵健;晚清翻译小说文体新变及其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8 周聚群;“红色”中国的“杂色”呈现[D];苏州大学;2009年

9 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信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鸿洁;王蒙小说语言浅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艳珍;大爱“无字”[D];山东大学;2010年

4 吴翔冲;八十年代小说对话变异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青伟;旧梦与新岸间的徘徊[D];河南大学;2011年

6 徐瑞丽;挣扎·逃离·迷失·拯救[D];河南大学;2011年

7 宋洁;俄语熟语的语义特点及其翻译[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王涛;逆行的文学精灵[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明明;论彭家煌小说中的国民性批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葛晓华;铁凝与俄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0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eyulunwen/570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6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