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主观位移表达的日汉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20:35

  本文关键词:主观位移表达的日汉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主观位移 综合扫描 顺序扫描


【摘要】:本文从视觉主体的位移和视觉主体的视线移动这两个角度对日语和汉语的主观位移表达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日语和汉语之所以对于同样的信息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因为汉语在采取主观位移的表达方式时要受到一些限制。另外,日语中可以运用“综合扫描”和“顺序扫描”的形式,而汉语倾向于采取“综合扫描”的形式。
【作者单位】: 天津市南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主观位移 综合扫描 顺序扫描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1.引言山梨(1995)认为可以从A)视觉对象的位移、B)视觉主体的视线移动、C)视觉主体的位移这三个角度对位移现象进行描述。从逻辑角度来考虑,描述视觉对象的位移时只能采取客观位移的表达方式;描述视觉主体的视线移动时只能采取主观位移1的表达方式;描述视觉主体的位移时既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树鲜;“了”与附加成分同现现象探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唐玉环;;变迁社会中的语言与人——重读《马桥词典》[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程工;评《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J];当代语言学;1995年03期

4 于秀金;;信息结构脱离语境句法实现的动因探讨[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4期

5 曾常红;试析汉语会话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及其语用制约性[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戴昭铭;天台话的几种语法现象[J];方言;1999年04期

7 刘祥柏;六安丁集话体貌助词“倒”[J];方言;2000年02期

8 张景霓;柳州方言的状语后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许有胜,宣恒大;时点时段相对性及其认知解释[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赵贤德;V量同形的“V成一量”格式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春阳;陆汝占;;说“纷纷”[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齐冲;;汉语复合句第二小句中零形主语的同指制约[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兰玉;衡阳方言语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多杰东智;藏语安多方言动词的自主非自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刘忠;性质语意理论的提出与自然语言理解及其实现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锋;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2 沈颖青;现代汉语“V_1+V_2”状中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钟发远;《论语》动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由丽萍;动词与动词搭配自动获取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任蓉;英汉“遍及性/非遍及性”语义表达对比[D];延边大学;2003年

6 韩书庚;汉语能性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7 李向华;汉语中“个”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远杰;从系统功能语法看现代汉语主语和话题及相关语法问题[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袁莉容;现代汉语句子时间语义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泽宁;敦煌变文助动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戈嫣嫣;;日汉“头”类惯用语意义对比[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2期

2 王轶群;;日汉路径移动动词的对比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3期

3 黄蓓;;顺序扫描与总体扫描:虚设的二元对立[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李所成;;日汉存在表达方式句法的认知考察[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1期

5 毛峰林;毛贺力;;日语隐喻、换喻及提喻表达方式的语用探讨——兼与汉语对比[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06期

6 李娟;;日汉语安慰语比较浅析[J];双语学习;2007年09期

7 张志庆;通过日汉对比确定日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及难点[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8 李光赫;张北林;;「ようだ」「らしい」的日汉对比(3) 「ようだ」「らしい」的区别[J];日语知识;2011年08期

9 侯仁锋;照搬不得[J];日语知识;1999年03期

10 范峥;从「体言+のこと」结构看日语表达方式的特点[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楠;因果复句日汉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衡;关于外来词吸收的日汉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宋艳军;论日语人称代词[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小林俊;“是(一)个NP”结构的日汉对比和习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丽恒;日汉称赞表达及其应答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赵颖;关于间接被动句的日汉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吴军彬;从认知语法视角谈中国古诗翻译[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陆兰;日汉语拟声拟态词的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0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020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3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