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对日语感谢表达得体性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10-15 02:36

  本文关键词:对日语感谢表达得体性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适应 感谢表达 语境 得体 动态性


【摘要】:“感谢表达”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交功能。感谢表达受日本社会规则、文化、心理的影响,会因事件、场合等语境的不同而不同。得体、恰当的感谢表示能够维持并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反,可能会阻碍交流顺利进行。根据笔者的考察,国内很多教科书只是把“感谢表达”的例文独立罗列出来,缺乏对语境的描述,这很容易给读者造成只要把这些句子记住使用就行了的错觉。而实际“感谢表达”的产生是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在表示感谢时要考虑到具体的语境,做出得体恰当的选择,因此,如何在动态中得体恰当地表示感谢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笔者在收集教材、电视剧剧本、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结合语言适应理论,考察了日语感谢表达如何得体使用。本论首先介绍了语言适应论的内容,介绍了日语感谢表达的定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用语言适应论考察日语感谢表达的得体性,证明了语言适应论适用于分析日语感谢表达的得体性。本论通过分析例句和生活中的感谢场景,阐释、讨论了影响感谢表达选择的因素以及为了得体地表示谢意应该采取何种方法策略,从而使中国日语学习者能够加深对异文化的理解,在和日本人交流时、能选择最得体有效地感谢表现,避免误解,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 本文以语言适应论为理论依据,介绍了与感谢表达有关的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物理世界、社会世界等语境。这些语境对感谢表达的得体选择有很大影响,感谢表达与这些语境相适应,与不同的语码和风格相适应,在动态过程中提高主动性,才能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 通过以上的论述,能够加深对异文化的理解,减少摩擦、误解的产生,从而有效地表达谢意,促进中日双方更好的交流。
【关键词】:适应 感谢表达 语境 得体 动态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4-5
  • 要旨5-9
  • 第一章 序论9-15
  • 1.1 先行研究と本论の位置付け9-12
  • 1.1.1 日本语感谢表现に*する日本侧の研究9-12
  • 1.1.2 日本语感谢表现に*する中国侧の研究12
  • 1.2 先行研究の不足と本论の位置づけ12-13
  • 1.3 本论の构成13-15
  • 第二章 本论と*连する言语适合论理(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bility)15-22
  • 2.1 ジェフ·ヴァ*シュ*レン(Jef Verschueren)の言语适合理论15-22
  • 2.1.1 选*すること16
  • 2.1.2 三つの基本概念16-17
  • 2.1.3 四つの研究视点17-22
  • 第三章 日本语感谢表现と言语适合理论22-26
  • 3.1 日本语の感谢表现の定义22-23
  • 3.2 感谢表现の分类23
  • 3.3 适合理论における感谢表现のプロセス23-26
  • 第四章 适合理论におけるコンテクストと感谢表现26-49
  • 4.1 心的世界に适合する感谢表现26-31
  • 4.1.1 话し手の感情の表出26-28
  • 4.1.1.1 受益した*持ちを表すること27-28
  • 4.1.1.2 嬉しさを表すること28
  • 4.1.2 相手の意*に言及すること28-30
  • 4.1.3 话し手の动机と感谢表现30-31
  • 4.2 社会的世界一の适合31-39
  • 4.2.1 公私的社交场面に适合する表现31-34
  • 4.2.2 内外上下关系に适合する表现34-37
  • 4.2.3 酉己虑に适合する感谢表现37-39
  • 4.3 物质的世界への适合39-44
  • 4.3.1 パラ言语の使用39-42
  • 4.3.2 惠みに适合する感谢の度合い42-44
  • 4.4 构造への适合44-49
  • 4.4.1 异なる表记コ一ドの选择45-46
  • 4.4.2 スタイルの选择46-49
  • 第五章 感谢表现のダイナミックス49-52
  • 第六章 结论52-54
  • 谢辞54-55
  • 参考文献55-58
  • 修士课程在学中发表した论文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小珊,陈访泽;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日语的感谢行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1034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034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a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