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从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分析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7-10-16 13:50

  本文关键词:从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分析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外来语 西方文化 吸收 特点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社会发展的工具。近代以来,日本积极吸取西方文化营养,迅速发展壮大并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在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外来词汇也进入到日语之中,这些外来语词汇,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日语语言,也扩大了日本人的视野。通过对这些外来语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特点。
【作者单位】: 华北科技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外来语 西方文化 吸收 特点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社会发展的工具。语言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的需要,而社会的需要又会对语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日本民族以学习吸收外来文化见长,特别是近代以来,日本积极吸取西方文化营养,迅速发展壮大并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启乾;近代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管窥[J];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长荫;同素反序词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2 于晓欢;唐燕;;影响日语听力教与学因素浅析[J];才智;2008年09期

3 金冬梅;;浅谈现代日语中的性别语现象[J];才智;2010年32期

4 刘云;;日语敬语的使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2期

5 黄丹;沈雯;;日语入门者教学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9年14期

6 桑凤平;;论日语多重表达的文化价值[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朱翠娥;;互动教学法在高职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唐燕;;和制汉语与和制外来语异同分析[J];大家;2011年15期

9 元明松;张红;;日语叠词的构词特点及其作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吴香淑;;漫谈日语听解能力的提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江辉;;汉日同形词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俊娜;;女书、假名初造字比较研究[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锡永;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顾江萍;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春辉;关于日语敬语误用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丁薇薇;中日同形词的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俊娜;女书、假名及谚文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方江燕;有关日语中的省略现象的考察[D];宁波大学;2010年

5 朱芳芳;关于中日语言中「[啤沟难芯縖D];宁波大学;2011年

6 王静;中日疑UO代名奮の[昭芯縖D];河北大学;2011年

7 乔红伟;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胡春艳;论日语词汇的消极表达[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董婷婷;从“和”意识看中日委婉表达[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刘静静;试析日语中的双关语[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进守;;浅谈中日两国词语中的外来语[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6年04期

2 王翔;;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文化的递进过程[J];文艺争鸣;1988年06期

3 吴念;;论英语本族语词和外来语词[J];英语知识;2008年05期

4 王英姿;;外来语的理论研究和规范问题[J];新余高专学报;2008年03期

5 王允端;;“唐化”“欧化”“美化”——析外来文化与日本国家发展的相关性[J];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杨洪鉴;;日语混种词现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7 马维汉;文化局限词语翻译途径初探——从汉维语对外来语词的引进说起[J];语言与翻译;1992年01期

8 王吉祥;;法语词汇在德语中的渗透[J];合肥教育院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刘江;;粤语外来词与西方文化的影响[J];文艺争鸣;2007年01期

10 欧阳剑波;;现时代三种文化互动的必然性[J];天府新论;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冷;;日本近代文学与西方文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明杰;;关于日语外来语及其教学[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3 张明杰;;关于日语外来语教学的若干问题[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4 宋淑敏;;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宋莉;芮晓松;;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的发展取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刘贺;梁娟;王丹妮;;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姚静;刘玲;;大学英语教学背负的文化使命[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8 欧阳跃峰;;厚重有赖真知 质朴不掩灼见——评宝成关著《西方文化与中国社会》[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9 赵林;;西方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反思与启示(提纲)[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10 王银杰;其鲁;;锆酸锂的合成及其吸收CO_2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求是杂志社 张西立;实践本位:文化选择的根本尺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薛亚玲;对借鉴西方文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1年

3 吴晨骏;文化的力量[N];财经时报;2006年

4 曾四海;从西方饮食看西学东渐[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谢长贵;看香山文化的辉煌[N];中山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杨宁舒;文化让生活更美好[N];黑龙江日报;2011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外交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 吴建民;再谈中国拿什么奉献给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特约记者 吴文娟;文明在于寻求人性的尊严和生命的意义[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徐伟新;文化在交流互动中发展[N];学习时报;2011年

10 林逸;审视西方文化的历史长廊[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海田;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对动物生长及其吸收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郭斌;高频电磁波在大气等离子体层中的传播和吸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米贤武;太赫兹场作用下低维半导体光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5 王梅;口服天然黄体酮给药系统的设计[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6 谢明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对菲的吸收和生理响应[D];厦门大学;2008年

7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尹黎燕;微囊藻毒素对高等植物的生态生理学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9 赵军;水基泡沫的多波段消光特性研究及消光机理探索[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李会山;激光再制造的光与粉末流相互作用机理及试验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萍;林语堂的文化身份与翻译活动[D];河海大学;2007年

2 吴玉霞;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葛贞;文化视野中中西讣告新闻差异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季海龙;从西方文化角度看《大地三部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俊杰;中西文化基本精神之比较[D];外交学院;2007年

6 朱丹丹;钱穆文化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戈双剑;论无名氏创作中的文化意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哲;西方文化对近代上海公园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9 葛建化;中国近代教会大学西方文化渗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莉;签名的跨文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43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043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