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关于有稿与无稿日中同传的技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09:30

  本文关键词:关于有稿与无稿日中同传的技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稿同传 无稿同传 实验 口译技巧


【摘要】:本篇论文的题目为《关于有稿和无稿日中同传的技巧》。本文以有稿同传和无稿同传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两者使用的技巧并进行对比。同时,基于实验结果,研究了有助于同声传译的新技巧。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同声传译已在国际会议中必不可缺。最近,愈来愈多的国际会议在开会前,将发言者的讲演稿或是资料提前配发给译者。但是,也有一些会议没有提前将资料配发给译者,或是在会议开始前十几分钟才将资料配发给译者。在这种情况下,译者是如何在口译现场应对的呢? 迄今为止的研究中,有稿同传的实验条件皆为实验数日前将讲稿配发给实验者。同时,大部分研究皆为对比有稿同传和无稿同传的口译质量差异。因此,本文中将有稿同传定义为“实验当天配发讲稿”。通过实验,对比有稿同传(即实验开始数十分钟前配发讲稿)与无稿同传(不配发讲稿)两者使用的技巧差别。同时,基于实验结果,分析有助于同声传译的新技巧。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共分为四大章节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将概括同声传译与其常用技巧。第二部分将详细说明本实验内容。第三部分将分析实验数据,对比两者使用技巧差异。第四部分将研究有助于同声传译的新技巧,并加以分析。 实验材料为日本厚生大臣小宫山洋子在2011年“第五次日中韩卫生部长会议”中的讲演。讲演音频时间为6分55秒,每分钟约读255字。实验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大四快班的4名学生。将四名学生两两分为A,B组,并将其编号为A1,A2,B1,B2.A组为有稿同传组,B组为无稿同传组。实验实施3天前将讲演主题告知实验者,并要求其事先查找相关资料。实验当天,开始前15分钟将讲稿原文配发给A组。之后开始实验。实验同时,利用设备将实验结果录音,回去整理录音资料。 通过实验,对有稿同传和无稿同传进行了比较,其区别主要为以下三点: 1.有稿同传比无稿同传使用了更多的技巧,其中有稿同传合计使用78次技巧,无稿同传合计使用100次技巧。 2.从各种技巧使用的频率来看,有稿同传使用的技巧中,最多的为“重构、修复、连接”技巧,而“预测”与“总结、简略”技巧的使用频率很低。而无稿同传使用的技巧中,最多的为“总结、简略”技巧,其余技巧均被数次使用。 3.从技巧分别来看,有稿同传的使用次数比无稿同传多的仅为“重构、修复、连接”技巧;而在“总结、简略”与“预测”、“切分”方面,则是无稿同传多于有稿同传;“顺译”与“转换”技巧则两者使用频率相当。 此外,笔者基于实验结果,总结出有助于有稿同传和无稿同传的一些新技巧。本论文使用的实验材料中,可以发现长文较多而且数处进行了具体举例。从实验结果来看,可以发现在译出具体例子时,有稿同传和无稿同传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译出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笔者总结了有助于翻译例子的新技巧。 1.有助于有稿同传的新技巧 说明具体例子前,可以在例子前先断句,添加总结句或连接词。 2.有助于无稿同传的新技巧 译出具体例子前,无稿同传可以使用“转换”技巧,使用“以下”、“这样”等指示词指代具体例子。 通过本论文,我们可以得知,对于初步接触同声传译的同学而言,事先分发发言人的原稿或资料,有助于译文的质量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同传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掌握本论文提及的技巧。有稿件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预测、总结、简略等技巧的使用,无稿的情况下则需要提高翻译质量,减少总结、简略技巧的使用。
【关键词】:有稿同传 无稿同传 实验 口译技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6
【目录】:


  • 本文编号:1048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048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