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越语、日语固有副词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3-15 06:28

  本文选题:日语 切入点:形容词 出处:《现代外语》199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 副词在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里总是少数。但是同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相比,副词的用法复杂灵活得多,因此不大容易掌握。本文试就越语、日语副词的定义、分类及语法特点的异同,作初步的探讨。比较范围仅限于固有副词。 一、副词的定义 越南综合大学越语系编的《越语理论教程》给越语副词下的定义是:“副词的主要用途是做补足语、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日本田近洵一的《国文法》给日
[Abstract]:Positive adverbs are always a few words in any language. But compared with nouns, verbs, adjectives and so on, the usage of adverbs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and flexible, so it is not easy to master.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lassification and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scope of comparison is limited to inherent adverbs. The definition of adverbs in the Vietnamese language Department of Vietnames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of Vietnam defines the Vietnamese adverbs as: "the main purpose of adverbs is to make complement, modify verbs and adjectives."
【作者单位】: 广州外语学院东语系
【分类号】:H36;H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爽;形容词的病句剖析(2)[J];日语知识;1998年12期

2 赵圣花;;日语中几个不规则活用的词[J];日语知识;2009年11期

3 赵晶华;日语中的形容词如何接续“こさじます”[J];日语知识;1999年01期

4 洪优;关于日语色彩词的形容词词形的缺位问题——以“}选薄白稀薄盎啤蔽行腫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5 杨炜;公共日语课教法探讨[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6 郑丹青;;日语形容词移动研究述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7 刘和民;重视日汉语词义对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年05期

8 陈红;谈汉语补语在日语中的表达形式 [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年04期

9 蒋鸣元;英语比较方式的日语对应形式[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李虹;;日语感情表现的特点——以感情形容词和动词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玉泉;;日语中女性语的历史成因及其特点[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鲲腾;;英语中源自日语的词汇与日语原词的词义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曲凤鸣;;中文的“~(之)前”与日语的“~前に”“~までに”[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池上嘉彦;;日语——“撒旦的语言”[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6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尹仙花;;日语接尾词‘的’用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谷丽萍;;日语中表示状态的几个词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陈一平;;浅谈中级日语听力教学及训练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隋福民;黄德根;;面向机器翻译的日语形态素解析方法[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自动翻译手机有望面世[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张英杰;使用人教版日语新教材的体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赵金波;华夏东瀛一衣带 杏坛桃李一线牵[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晏煜;三问“日语软件人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阿然;浅析日语软件人才培训的几个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王寅珊;以麻生闹笑话为鉴,日民众恶补汉字[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阿然;东软欲打造 日语IT人才培训基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特约通讯员 吴琳;大连打造中国最大的日语IT人才培养基地[N];光明日报;2004年

9 秦晨;这里的樱花也灿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周静文 杨玉红;锡城韩语日语培训成新宠[N];新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PHAN VU TUAN ANH(潘武俊英);越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金秀东;日语和韩国语的复合动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孙衍峰;越语人际称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4 唐雯;类型学视角下西语形容词在名词短语中的位置及其与汉语形容词定语的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徐以中;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7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覃勤;日传悉昙文献与汉语中古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熊南京;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研究(1945-2006)[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才华多旦;藏日语言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闻广益;汉语与日语量词的对比[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闫志章;日语外来语及其社会文化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著清;日汉颜色词使用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张添羽;日语年轻人用语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夏晓丽;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尹航;日本女性语的变迁[D];山西大学;2007年

8 袁子凌;英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畅;中日文时体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黄茶(HOANG TRA);略谈现代汉语和越语名词主要问题的比较[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614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614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f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