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日语人才培养研究——评《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
本文选题:日语教育 切入点:跨文化理解 出处:《新闻与写作》2017年08期
【摘要】:正《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是站在跨文化交际与日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从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对文化冲突进行了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致力研究的内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拉近了各个国家人们之间的距离,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沟通障碍,这就是"文化冲击"的体现。《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一书
[Abstract]:"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Japanese Education" i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language from the angl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Japanese educ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flict of culture from two aspects: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will inevitably hav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obstacle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is is the embodiment of "Cultural shock".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Japanes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7年度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新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跨文化交际及文化认知为视角(编号:17SKYB06)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亦瑜;高职日语教育初探[J];云梦学刊;2001年04期
2 胡以男;日本的日语教育与日语教授法管窥[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3 胡以男;中日日语教育考察——神户大学留学生中心日语教育考察所思[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日语教育振兴协会介绍[J];出国与就业;2002年17期
5 周新平;关于日语能力考试“出题基准”的变化及发展趋势[J];日语知识;2003年06期
6 胡振平;中国日语学研究的可喜收获——兼评《日语口译学论稿》[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1期
7 ;“朝日”让你开口说日语[J];成才与就业;2005年20期
8 廖瑞平;;学习日语口译技巧[J];成才与就业;2006年09期
9 冯立华;;初、中级日语教育的指导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1期
10 金玉兰;;高校日语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浅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静;;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词汇研究——关于《新编日语》(1-4册)[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士花;;华北沦陷区教育概述[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于洪全;我市中小学日语教育呈健康推进态势[N];大连日报;2008年
2 记者宋晖;高端学术会议提升中国日语教育水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姜乃强;赴日留学与日语教育呈现新动向[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张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文化软实力解读之日语国际推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章红雨;《标准日本语》缘何畅销20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铁军;立体解读人教社《标日》品牌之路[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7 师艳荣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文化软实力视阈中的国际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姜乃强;留日说明会启示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王波;大连理工社缘何异军突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凌蓉;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次仁德吉;有关日语委婉表达的考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郑艳青;汉语语气词“吧”与日语相应表达的对比与教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崔艳茹;论古汉语“唇音”在日语中的演变[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贾修龙;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日语因果条件句汉译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王莹;日语复句的误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曲紫瑞;清末民初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日源借词及其汉化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7 高春元;关于山口喜一郎的日本语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薛爽;关于日语中含有“l”的单词的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9 柴春苗;日语授受表现「テクレル」「テアグル」的习得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10 森田聪;《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日语借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67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667658.html